文章內容目錄
作為95年出生的台灣囝仔,我們這群民國84年次的朋友現在剛好滿30歲,正處於人生最黃金的階段。說起來我們這代人的成長經歷真的很特別,見證了台灣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過程。
記得小時候還在玩紅白機、看第四台卡通,轉眼間現在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我們這代剛好卡在數位原生代與傳統世代之間,既懂得用LINE傳長輩圖,也會用TikTok拍短影片。這種獨特的成長背景讓我們在職場上特別吃香,既能跟長輩溝通,又能理解年輕人的想法。
說到生肖,95年出生的我們屬豬,這個生肖在傳統上被認為是福氣的象徵。不過每個人的命運還是要看整體八字啦!身邊同年次的朋友現在大多在事業上小有成就,有些甚至已經結婚生子了。來看看我們這年齡層的現況:
項目 | 95年出生(民國84年)現況 |
---|---|
年齡 | 30歲 (2025年) |
生肖 | 屬豬 |
求學階段 | 大多已完成高等教育 |
職場狀況 | 中階主管或專業人士 |
家庭狀況 | 部分已婚,生育率偏低 |
說到運勢,2025年對我們這群30歲的豬寶寶來說是個關鍵年。事業上可能會遇到轉機,感情方面單身的有機會遇到好對象,已婚的則要注意家庭和諧。不過這些都只是參考啦,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努力和選擇。我們這代人最大的優勢就是適應力強,不管環境怎麼變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身邊同年次的朋友最近常聊到買房和退休規劃的話題,畢竟30歲是個需要開始為未來打算的年紀。雖然現在房價高得嚇人,但我們這代人比起上一代更懂得理財投資,也比較敢嘗試新興行業。這種務實又創新的特質,或許就是95年出生的我們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95年出生的你現在幾歲?2025年實歲虛歲一次算給你
最近好多1995年出生的朋友都在問:「我今年到底幾歲啊?」其實台灣人算年齡有分實歲和虛歲兩種算法,常常讓人搞混。今天就來幫大家一次搞清楚,順便附上對照表讓你看得更清楚!
實歲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滿幾歲」,從出生那天開始算,每過一個生日就加一歲。虛歲則是傳統算法,出生就算一歲,過年再加一歲。所以1995年出生的你,在2025年8月的現在,如果已經過完生日就是30歲實歲,還沒過生日就是29歲實歲。虛歲的話,因為已經過了2025年春節,所以一律是31歲。
這邊幫大家整理成表格更清楚:
出生年份 | 2025年實歲(已過生日) | 2025年實歲(未過生日) | 2025年虛歲 |
---|---|---|---|
1995年 | 30歲 | 29歲 | 31歲 |
要注意的是,台灣有些場合還是會用到虛歲,像是傳統節慶或是老一輩在算年齡的時候。像我自己阿嬤就老是說我「31歲了啦」,其實我才剛過30歲生日沒多久。這種時候也不用太糾正長輩,知道他們是用虛歲算就好。
另外還有人會問「那我是幾月幾號出生的會影響嗎?」其實只要記住一個原則:看你有沒有過2025年的生日。比如說你是1995年8月10日出生,那在2025年8月8日這天你還是29歲實歲,要等到8月10日過完生日才會變成30歲。但虛歲就不管這麼多,只要過了農曆新年就是加一歲。
最近在PTT上看到有人在問「95年次屬什麼生肖?原來跟這個性格特質超吻合」,這個話題真的勾起我的興趣!1995年出生的人屬豬,剛好是農曆乙亥年,這個生肖在台灣民間常被說是「福氣滿滿」的代表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95年次豬寶寶們的性格特徵,看看跟你認識的人是不是超像!
先來個簡單的生肖對照表:
西元年份 | 農曆年份 | 生肖 | 五行 |
---|---|---|---|
1995 | 乙亥年 | 豬 | 木 |
屬豬的人通常給人感覺超級隨和,就像台灣人常說的「很好揪」!他們天生自帶親和力,朋友聚會永遠少不了他們,而且特別會照顧人。不過你可能不知道,豬年出生的人其實內心住著一個完美主義者,做事超認真,只是外表看起來很chill而已。
說到95年次的木豬,他們還有一個超明顯的特質就是「創意滿點」!從小就喜歡天馬行空,長大後在工作上常常能想出讓人驚豔的點子。不過要小心他們偶爾會犯選擇困難症,特別是吃飯的時候,可以為了決定要吃滷肉飯還是牛肉麵糾結超久。
另外啊,95年次的朋友在金錢觀上也很有趣。他們不是小氣,但超級會精打細算,買東西前一定會比價,堪稱「CP值大師」。不過對朋友又很大方,請客完全不手軟,這種反差萌真的超可愛!
95年出生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規劃30歲前人生?5年黃金期這樣把握
對於1995年出生、現在剛滿30歲的職場新鮮人來說,這5年真的是關鍵期啊!剛出社會可能還在摸索方向,但其實這段時間的選擇會大大影響未來發展。我自己也是過來人,想分享一些實際的經驗談,讓大家少走點冤枉路。
首先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職場定位」,很多人換了幾份工作還是很迷茫。建議可以做個簡單的SWOT分析,把優勢劣勢寫下來。像我們這代人的優勢是數位原生、適應力強,但可能缺乏實戰經驗。這時候就要善用下班時間進修,現在線上課程這麼方便,學個數據分析或外語都很實用。
年齡階段 | 重點目標 | 具體行動 |
---|---|---|
25-27歲 | 累積專業能力 | 考取證照、建立作品集 |
28-30歲 | 拓展人脈圈 | 參加產業活動、經營LinkedIn |
30歲前 | 財務基礎建設 | 開始定期投資、建立緊急預備金 |
再來是理財規劃真的不能等!很多年輕人覺得薪水少就放棄理財,但其實月薪3萬也能開始。我自己是用631法則,60%生活必需、30%儲蓄投資、10%彈性運用。現在有很多小額投資管道,像是定期定額買基金或ETF,長期下來複利效果很可觀。
人際關係的經營也很重要,不要覺得下班後很累就只宅在家。參加一些產業交流活動,或是校友會、同好社群,這些連結未來都可能變成機會。我第一份工作就是學長介紹的,職場上的人脈往往比投履歷更有用。
最後想說的是,30歲前真的不要太計較眼前薪水,重點是累積「帶得走的能力」。像我們公司有位同事,28歲時毅然轉行從助理做起,現在32歲已經是部門主管。他的經驗告訴我,與其在意起薪,不如找個能學到東西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