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高層樓房住幾層最好」,其實這個問題真的要看個人需求啦!不同樓層有各自的優缺點,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察,讓正在找房子的你可以參考看看。
首先講講大家最在意的視野問題,住高一點當然看得遠,但也不是越高越好。像20樓以上雖然視野開闊,但遇到電梯維修或停電的時候,爬樓梯真的會爬到懷疑人生。而且颱風天搖晃感會比較明顯,對老人家或怕高的人來說可能不太適合。我自己覺得8-15樓這個區間最剛好,視野不錯又不會太高,遇到緊急狀況也比較好應對。
再來看看噪音問題,很多人都以為住越高越安靜,其實不一定喔!根據我的經驗,中間樓層反而比較不會聽到馬路噪音,因為低樓層有樹木和其他建築物擋著,高樓層則會直接接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特別是住在主要幹道旁邊的話,5-12樓這個範圍的隔音效果通常最好。
說到空氣品質,這點就真的要看地區了。如果是都市區,8樓以上可以避開地面揚塵和汽車廢氣;但如果是郊區或靠近公園的地方,其實3-6樓的空氣也很新鮮,還能享受綠樹的芬多精。不過要特別注意,有些大樓的中間樓層剛好是排煙管或設備層的位置,看房時一定要問清楚。
最後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樓層比較表:
樓層範圍 | 優點 | 缺點 |
---|---|---|
1-5樓 | 進出方便、價格較低 | 隱私差、噪音大、潮濕 |
6-12樓 | 視野適中、噪音較小 | 可能需要等電梯 |
13-20樓 | 景觀好、採光佳 | 風大、電梯依賴度高 |
21樓以上 | 視野極佳、隱私好 | 搖晃感明顯、逃生困難 |
買房子真的要考慮很多細節,除了樓層高低,還要看棟距、方位、周邊環境等等。像我朋友之前買了頂樓,夏天熱到不行,冷氣費爆表;另一個朋友住2樓,結果樓下是餐廳,油煙味整天飄上來。所以說沒有絕對最好的樓層,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啦!
住高樓層到底幾樓最舒服?內行人這樣選,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根據台灣建築師和房仲業者的經驗談,不同樓層各有優缺點,關鍵是要看你的生活習慣和需求。先說說大家最在意的視野問題,10樓以下容易被周邊建築擋住,15-25樓算是甜蜜點,既能避開地面噪音,又不會因為太高而有壓迫感,尤其對怕晃的人來說,這個區間比較剛好。
再來看看實際居住體驗,低樓層雖然方便逃生,但難免會有蚊蟲問題,中高樓層空氣流通好,但遇到電梯維修就很頭痛。以下是我們整理的常見樓層比較表:
樓層區間 | 優點 | 缺點 | 適合族群 |
---|---|---|---|
1-5F | 進出方便、房價較低 | 噪音、隱私性差 | 長輩、行動不便者 |
6-15F | 價格適中、視野漸開闊 | 可能被前排建築遮擋 | 小家庭、首購族 |
16-25F | 採光通風佳、景觀好 | 電梯等待時間較長 | 重視生活品質的上班族 |
26F以上 | 視野開闊、隱私性高 | 風壓大、恐高者不適 | 喜歡俯瞰城市的單身族 |
說到風壓問題,台灣夏季颱風多,住在20樓以上真的要考慮這點,尤其是面海或空曠地區的建案,風切聲會特別明顯。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消防雲梯車最高只能到12樓左右,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內行人會刻意選在10-12樓這個區間,算是兼顧安全與視野的聰明選擇。
價格方面,通常中段樓層會比頂樓便宜些,但頂樓有露台的話又是另一回事了。建議看屋時要實際感受不同時段的日照角度,像西曬問題在高樓層會更嚴重,夏天冷氣費可是很驚人的。還有啊,別以為住越高灰塵越少,其實9-15樓剛好是揚塵層,反而要更常打掃呢!
為什麼台灣人偏愛8-12樓?關鍵原因曝光
最近跟朋友看房時發現,8-12樓的物件特別搶手,價格還比其他樓層硬!仔細研究後才發現,原來台灣人偏愛這個「黃金樓層」是有原因的。首先,這個高度剛好避開低樓層的噪音跟灰塵,又不會像超高樓層讓長輩覺得「腳底空空」。而且啊,消防雲梯車最高大概能到12樓左右,安全考量下這個範圍剛剛好。
再來就是實際居住體驗啦!8-12樓的視野已經夠開闊,採光通風都很棒,又不會因為太高而讓電費暴增(冷氣要打更冷)。我問過幾個房仲朋友,他們說這個樓層帶看率最高,轉手也快,根本是房市裡的「保本層」。看看下面這個比較表就知道:
樓層範圍 | 優點 | 缺點 |
---|---|---|
1-7樓 | 價格較低、逃生方便 | 噪音大、隱私差 |
8-12樓 | 視野佳、安全性高 | 價格稍高 |
13樓以上 | 景觀最好 | 電梯等待久、風壓大 |
另外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建案把8樓定價比7樓高很多,就是吃準大家「發樓」的諧音梗。雖然現在年輕人比較不信這個,但長輩們還是很買單啦!而且這個高度剛好是樹梢以上、雲端以下,陽台看出去不會被隔壁棟擋到,晚上看夜景特別舒服。
說到實際居住經驗,我住11樓的朋友說,颱風天風聲確實比低樓層明顯,但比起20幾樓的晃動感好多了。最實際的是,這個高度蚊子比較少,夏天開窗通風也不用擔心被叮成紅豆冰。難怪很多首購族都把8-12樓當成首選,真的是住過就回不去了。
買房新手必看!高樓層選樓層的5個技巧,這篇絕對要收藏起來!最近房市熱到爆,尤其高樓層物件超搶手,但你知道怎麼挑才不會踩雷嗎?今天就來分享在地房仲不會主動告訴你的選樓層眉角,幫你避開那些住進去才後悔的狀況。
首先要注意的是「揚塵層」問題,通常9-12樓剛好是空氣污染物最容易堆積的高度。特別是靠近馬路的建案,這個樓層的窗戶永遠擦不乾淨。建議可以參考附近建築物的外牆狀況,如果發現某個區間的樓層特別髒,那就要慎重考慮了。另外也要注意電梯配置,總樓層超過15層的社區最好有雙電梯,不然上班尖峰時間等電梯會等到懷疑人生。
樓層區間 | 優點 | 缺點 |
---|---|---|
1-8樓 | 逃生方便、公設較便宜 | 噪音大、隱私性差 |
9-15樓 | 視野適中、價格合理 | 可能有揚塵問題 |
16樓以上 | 景觀好、蚊蟲少 | 風壓大、恐高者不適合 |
再來要考慮的是「水壓問題」,很多建商為了省成本,高樓層的水壓設備不一定夠力。建議下訂前可以挑不同時段去現場測試,特別是晚上8-10點的用水高峰期,打開浴室水龍頭看看水量是否穩定。有些20樓以上的住戶,洗澡時熱水會忽冷忽熱,這種情況裝加壓馬達也未必能完全改善。
消防逃生也是高樓層必須重視的環節,現在新建案雖然都有消防灑水系統,但實際發生火警時,雲梯車最高只能到12樓左右。所以超過15樓的住戶最好確認每層樓都有完整的防火區劃,而且逃生梯不能堆放雜物。另外建議選擇有「雙逃生梯」的建案,這樣萬一其中一個被煙霧堵住,還有另一個逃生路線。
最後要提醒的是「風切聲」問題,尤其是面海或空曠地區的建案,20樓以上風壓會明顯變大。看屋時記得注意窗戶氣密性,可以用手感受窗框邊緣有沒有漏風。有些建案為了省錢會用普通鋁窗,住進去才發現颱風天整個房間都在呼呼叫,這種情況要換氣密窗又是一筆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