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問我關於「進塔擇日」的事情,才發現原來現在很多人都會特別注意這個習俗。進塔擇日不只是挑個好日子那麼簡單,裡面其實有很多細節要注意,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談。

說到進塔擇日,最重要的就是要避開沖煞的日子。老人家常說「日子不對,後代受累」,這句話真的不是開玩笑的。我記得去年鄰居阿明就是沒看好日子,結果家裡接連發生一些不順的事情,後來請老師重新看過才化解。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找專業的擇日師傅,不要自己隨便翻農民曆就決定。

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的進塔擇日禁忌給大家參考:

禁忌事項 原因說明 建議做法
沖犯生肖 與往生者生肖相沖 避開當日或改時辰
三煞日 容易招致不祥 絕對要避開
月破日 諸事不宜 另擇吉日
重喪日 可能引發連喪 需特別化解

除了看日子,時辰的選擇也很重要。通常會選在陽氣較旺的時段,像是早上9點到下午3點之間比較適合。我阿姨上次就是選在下午4點多,結果當天下大雨耽誤了時間,差點趕不上吉時,所以建議大家時間要抓寬裕一點。

另外很多人會問要不要看地理方位,這個部分我覺得要看個人信仰。像我們家是會特別注意塔位的坐向,避免選到所謂的「空亡線」。不過現在很多靈骨塔都有專業的風水師看過,基本上大方向都不會有問題,重點還是日子的選擇要謹慎。

說到準備工作,記得要提前跟塔方確認好相關文件。我有個朋友就是當天才發現少帶了死亡證明,急得團團轉。通常需要準備的文件包括:死亡證明正本、申請人身分證、塔位使用權狀等等。建議大家可以先打電話去問清楚,才不會手忙腳亂。

進塔擇日

進塔擇日怎麼選?這幾個時間點最適合台灣人,其實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習俗很有道理,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挑日子撇步。台灣人重視傳統,進塔這種大事當然要選個好日子,不只讓往生者安穩,家屬心裡也比較踏實。農民曆上那些吉日、凶日可不是隨便寫的,都是根據天干地支、五行相生相剋算出來的,我們平常可能沒注意,但真的要辦事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細節很重要。

先講最常見的幾個好時機,清明節前後一個月是傳統上最多人選擇進塔的時間,因為這時候陽氣開始轉旺,而且順便掃墓祭祖很方便。另外像重陽節也是不錯的選擇,老人家說這天「陽氣最盛」,對先人比較好。不過要避開農曆七月,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畢竟是鬼月,傳統上都不建議在這時候辦這種事。還有就是過年前,有些人會選在臘月進塔,讓先人能夠「過個好年」。

這邊整理幾個重點時段給大家參考:

時間點 適合原因 注意事項
清明節前後 陽氣轉旺,順便掃墓 避開清明當天,人潮太多
重陽節 陽氣最盛的日子 最好選上午時段
冬至前後 陰陽交替,適合安靈 避開冬至當天正午
過年前 讓先人過好年 要在送神日前完成
先人生辰 個人化的好日子 要配合當年的農民曆吉日

除了看大節氣,其實還要配合往生者的生辰八字,這個部分就比較專業了,通常會請老師幫忙算。不過現在很多殯葬業者都有提供這方面的服務,可以請他們推薦適合的日子。另外也要考慮家屬的時間,畢竟進塔是全家的大事,大家都應該要到場。天氣也是考量點之一,台灣夏天常常午後雷陣雨,冬天又可能遇到寒流,這些都要事先想好對策。

塔位管理處的開放時間也要注意,有些公立納骨塔平常日人比較少,辦起來比較從容,但可能要請假。假日人潮多,但家人比較方便聚集。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要提前預約,現在很多靈骨塔都要排時間,特別是知名的那幾間,臨時去可能會沒位置。建議至少提前一個月開始規劃,才不會手忙腳亂。這些細節看起來很多,但其實只要按部就班處理,就能找到最合適的日子。

為什麼祖先進塔要挑日子?民俗專家告訴你這個問題其實牽涉到台灣傳統的風水觀念與孝道文化。在台灣民間信仰中,祖先進塔可不是隨便選一天就能辦的事情,這背後可是有許多講究的喔!老一輩的人常說「日子沒選好,祖先住得不舒服」,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些有趣的民俗智慧。

首先,挑日子最主要是要避開「沖煞」。台灣人相信每個日子都有不同的能量,如果選到跟往生者或家屬相沖的日子,可能會影響後代子孫的運勢。民俗專家建議最好請專業的地理師或命理老師幫忙看日子,他們會根據往生者的生辰八字、家屬的生肖來推算適合的日期。記得我阿嬤以前就特別交代,進塔絕對不能選在「三煞日」,說是會讓祖先不得安寧。

另外,台灣人也很重視「天時地利」的配合。進塔的日子最好選在陽氣旺盛的時段,像是農曆的吉日或是特定的節氣前後。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的宜忌給大家參考:

宜選日子 忌選日子 原因說明
清明節前後 農曆七月 清明陽氣旺,七月陰氣重
重陽節 往生者忌日 重陽敬老,忌日情緒低落
天赦日 與家屬生肖相沖日 天赦日百無禁忌,相沖日會沖煞

除了看日子,時辰的選擇也很重要。通常會選在上午9點到下午3點之間進行,這段時間陽氣最充足。我記得鄰居陳太太去年幫公公進塔時,特別選在「龍抬頭」的吉時,還準備了五色豆來鎮煞,這些細節都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智慧。

進塔前還要注意準備「進塔三寶」——壽金、刈金和福金,這些金紙不僅是給祖先的「搬家費」,也象徵著後代子孫的孝心。有些家庭還會準備祖先生前愛吃的點心或水果,就像我們搬家要準備湯圓一樣,都是希望一切圓滿順利。

進塔擇日

最近有親友要舉行進塔儀式,但不知道進塔儀式該準備什麼?必備物品清單一次看這篇就夠了!台灣傳統習俗中,進塔是讓先人安息的重要儀式,準備工作馬虎不得。今天就來分享我們在地人實際經驗整理出的清單,讓你不用再東問西問,一次把該帶的東西都準備齊全。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先人的骨灰罈,記得要確認尺寸是否符合塔位規格。再來是祭拜用品,像是鮮花、水果(建議準備3或5樣,避免雙數)、糕餅和茶水。有些家屬會特別準備先人生前喜歡的食物,這也是表達心意的好方式。另外別忘了帶香爐和香,現在很多塔位都有提供,但自己帶會比較安心。

類別 物品清單
必要物品 骨灰罈、進塔許可證、身分證件
祭拜用品 鮮花、水果(單數)、糕餅、茶水、香爐、香
個人用品 毛巾(擦拭塔位用)、紅包袋(給工作人員)、手套(搬移骨灰罈時使用)
其他 先人照片、往生者生前喜愛物品

進塔當天記得要提早到,因為有些程序需要時間辦理。像是要先到辦公室登記,確認塔位位置,有時候還要等法師或禮儀人員到場。建議家屬們可以分工合作,有人負責辦理手續,有人先整理塔位環境。塔位在清潔時要注意,有些長輩會特別交代要用新的抹布,代表對先人的尊重。

穿著方面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但建議以素色衣服為主,避免太過鮮豔的顏色。現在很多塔位都在室內,夏天會開冷氣,但長時間待在那裡還是會有點涼,帶件薄外套比較保險。如果家中有小朋友要一起參加,記得準備些小點心,因為儀式時間可能比預期的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