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漢字筆記時,發現「翌 翊」這兩個字特別有意思。它們不僅長得像雙胞胎,連讀音都一模一樣是「ㄧˋ」,但意思卻大不同。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對有趣的漢字兄弟,順便分享一些實用的辨識技巧。

先說說「翌」這個字,它的部首是「羽」,本意是指「次於今日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明天」。這個字在台灣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像是「翌日」、「翌年」這些詞都用得到。有趣的是,它的結構是「立」在「羽」上面,可以想像成「羽毛立起來迎接新的一天」,這樣是不是比較好記呢?

至於「翊」字就更有意思了,同樣是「羽」部,但意思完全不同。它的結構是「立」在「羽」旁邊,本意是「輔助」、「幫助」的意思。古代常用來形容大臣輔佐君王,現在則多用於人名,像是「翊瑄」、「翊豪」這些名字都很常見。這個字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就像有人在旁邊默默支持你一樣。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這兩個字的區別,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

部首 結構 主要意思 常見用法
立在上 明天、次日 翌日、翌年
立在旁 輔助、幫助 輔翊、人名用字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兩個字在電腦輸入時常常會被搞混,因為它們實在太像了。我有個朋友幫小孩取名時就發生過這樣的趣事,本來想取「翊翔」,結果戶政事務所的工作人員不小心打成「翌翔」,還好及時發現更正。這種情況在台灣還蠻常見的,畢竟這兩個字連Unicode編碼都只差一個數字呢!

在台灣的國語課本裡,這兩個字通常會放在一起教學。記得小時候老師教我們區分的方法是把「翌」想成「明天的羽毛」,因為「翌」有時間的概念;而「翊」則是「輔助的翅膀」,這樣聯想就很容易記住了。這種教學方式真的很適合台灣小朋友的學習習慣,既生動又有趣。

翌 翊

「翌」和「翊」到底怎麼分?台灣人常搞混的兩個字,這兩個字看起來超像,讀音又一樣是「ㄧˋ」,難怪常常被寫錯或用錯。今天就來幫大家釐清這兩個字的差別,下次就不會再搞混啦!

先從字形來看,雖然兩個字都有「羽」部,但仔細看會發現「翌」的左邊是「立」,而「翊」的左邊是「立」加一撇變成「⺶」。這個小細節就是分辨的關鍵喔!再來看看它們的意思和用法,其實差蠻多的:

意思 常見用法
指「第二天」或「次」 翌日、翌年、翌晨
有「輔助」、「幫助」的意思 翊贊、翊戴、翊衛

舉個例子來說,「翌日」就是指隔天,像是「會議結束後,翌日他就飛往日本出差」;而「翊贊」則是輔佐的意思,像是「他長期翊贊公司業務發展」。這兩個字真的不能亂用,不然意思會差很多耶!

另外要提醒的是,雖然兩個字都算是比較書面語的用字,但在台灣的正式文件或新聞報導中還是很常見。像是政府公文就常用「翌年」來表示下一年度,而歷史文章中可能會看到「翊戴」這樣的詞,描述大臣輔佐君王的樣子。平常雖然不太會用到,但知道怎麼分還是很重要啦!

最後分享一個記憶小技巧:可以把「翌」想成「立」在「羽」上,代表時間「立」即到「翌」日;而「翊」多一撇就像多一個人,所以是「輔助」的意思。這樣記是不是簡單多了?

為什麼「翌日」不能寫成「翊日」?用法差異一次看懂

每次看到有人把「翌日」寫成「翊日」,都忍不住想糾正一下。這兩個字雖然讀音一樣(都唸「ㄧˋ」),但意思完全不同,用錯真的會鬧笑話啦!今天就來好好解釋這兩個字的差別,讓大家以後不會再搞混。

「翌日」是我們平常最常用到的,意思就是「隔天」、「第二天」。像是「會議訂在週一,翌日我們就開始執行計畫」,這裡的「翌日」就是指週二。這個詞在正式文件或新聞報導裡經常出現,算是比較書面化的用法。而「翊」這個字其實跟時間完全沒關係,它的本義是「輔助」、「幫助」,像是古代會用「翊戴」來表示輔佐擁戴的意思。所以如果你寫「翊日」,等於是在說「幫助的日子」,整個意思就完全不對啦!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這邊整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

詞語 正確寫法 錯誤寫法 意思 常見用法
翌日 ❌翊日 隔天 正式場合、書面語
❌翌 輔助 翊戴、翊贊

其實這種同音異字的狀況在中文裡很常見,像是「在」和「再」、「的」和「得」也常常被混用。要避免這種錯誤,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每個字的原始意思。像「翌」這個字,從字形來看上面是「羽」,下面是「立」,本來就有「次日」的意思,因為鳥類換羽是每天持續進行的,所以引申為「第二天」。而「翊」的左邊是「羽」,右邊是「立」,強調的是「輔助」的概念,跟時間完全無關。

下次要寫「翌日」的時候,記得不要再寫成「翊日」了喔!雖然現在手機輸入法都會自動跳出這兩個選項,但意思真的差很多。如果是在正式文件或報告裡寫錯,可能會讓人覺得你的中文程度有待加強呢。

翌 翊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問「翊」這個字怎麼唸?正確發音與常用詞彙整理,才發現原來很多人對這個字不太熟悉。其實「翊」在台灣日常生活中雖然不算特別常見,但在某些名字或特定詞彙中還是會出現的。今天就來跟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個字的讀音和用法,讓大家以後看到時不會再念錯啦!

「翊」這個字的正確讀音是「ㄧˋ」,跟「意」、「義」同音。它原本的意思是「輔助」、「幫助」,在古代文獻中常常用來形容輔佐君王的賢臣。現在雖然比較少用在日常對話中,但在取名字時還滿受歡迎的,因為給人一種有才幹、能輔佐他人的感覺。像是很多男生會取名「翊翔」、「翊軒」,女生則有「翊婷」、「翊涵」等等。

下面整理幾個常見含有「翊」字的詞語和名字,幫大家快速掌握這個字的用法:

詞彙/名字 解釋/用法
翊贊 輔助贊助的意思,比較書面化的用法
翊衛 古代指輔佐護衛的官員
翊翔 常見男生名字,寓意能翱翔天際
翊婷 常見女生名字,給人溫柔聰慧的感覺
翊軍 古代官職名,現代偶爾用在名字中

除了用在名字裡,「翊」字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或文獻中還是會出現的。比如在政府公文或歷史書籍裡,可能會看到「翊戴」(輔佐擁戴)、「翊運」(輔佐國運)這樣的詞語。雖然現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會用到,但了解這些詞彙的讀音和意思,對於閱讀古典文學或歷史資料還是很有幫助的。

說到取名字用「翊」字,其實在台灣這幾年還滿流行的。根據戶政司的統計,光是2024年新生兒名字裡有「翊」字的就有好幾百人。這個字給人一種既有文化底蘊又不失現代感的氛圍,而且筆畫不算太多,寫起來也好看。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雖然「翊」字意思很好,但取名時還是要注意跟姓氏和其他字的搭配,念起來要順口才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