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條超經典的台北近郊登山路線——「石燭尖-九龍山-峰頭尖」,這條路線不僅風景絕佳,難度也適中,很適合週末想稍微挑戰自己的山友。沿途會經過幾個超有特色的山頭,每個都有不同的驚喜等著你去發現,而且交通也算方便,從台北市區出發大概一個多小時就能到登山口。
先來看看這條路線的基本資訊:
路段 | 海拔高度 | 所需時間 | 難度等級 |
---|---|---|---|
石燭尖 | 520m | 1.5小時 | 中級 |
九龍山 | 580m | 2小時 | 中高級 |
峰頭尖 | 610m | 1小時 | 中級 |
石燭尖這段路一開始就是連續的上坡,建議大家要帶足夠的水和補給品。沿途會經過一些需要手腳並用的岩石地形,雖然有點挑戰性,但爬上去後的視野真的超棒,可以遠眺整個台北盆地。特別是秋天的時候,山上的芒草轉成金黃色,隨風搖曳的樣子超療癒。
九龍山這段就比較需要體力了,路線起伏較大,有些地方甚至要拉繩索才能通過。不過辛苦是值得的,因為這裡有超多隱藏版的拍照點,像是形狀特殊的巨岩和視野開闊的稜線。記得上次去的時候還遇到一群攝影師在等雲海,說這裡是台北少數幾個容易拍到雲海的地方之一。
峰頭尖算是這條路線的最後高潮,雖然海拔不是最高,但因為地形關係,站在山頂真的有種君臨天下的感覺。這邊的日落特別有名,很多山友都會算好時間,爬上來剛好可以欣賞到夕陽把整個山頭染成橘紅色的美景。下山的路相對平緩,走起來輕鬆很多,沿途還會經過一片竹林,微風吹過時沙沙作響的聲音真的很解壓。
石燭尖-九龍山-峯頭尖怎麼走?新手必看路線攻略
最近好多山友在問「石燭尖-九龍山-峯頭尖怎麼走?新手必看路線攻略」,這條路線其實是台北近郊很適合練腳力的中級山路線。我上個月才跟朋友走過,來分享一下實際走過的經驗給大家參考。這條路線雖然不算太難,但有些路段還是需要手腳並用,建議穿防滑的登山鞋,帶足夠的水和補給品。
路線從石燭尖登山口開始,一開始就是連續的上坡階梯,大概走20分鐘就會到第一個觀景平台。這裡視野超好,可以看到整個台北盆地,記得停下來拍個照休息一下。接著往九龍山方向前進,這段路比較原始,有些地方要拉繩子,但沿途樹蔭多走起來很舒服。
路段 | 距離 | 所需時間 | 難度 |
---|---|---|---|
石燭尖登山口至觀景台 | 0.8km | 20分鐘 | ★★☆ |
觀景台至九龍山 | 1.5km | 40分鐘 | ★★★ |
九龍山至峯頭尖 | 2km | 50分鐘 | ★★☆ |
從九龍山到峯頭尖這段路比較平緩,沿途會經過幾個小溪澗,夏天走特別涼快。要注意的是最後登頂峯頭尖前有一段裸露的岩石路段,下雨天會比較滑,新手建議天氣好再來挑戰。整條路線走完大概要3-4小時,體力消耗中等,建議早上8點前出發比較不會太趕。
記得要帶登山杖,特別是下坡的時候真的幫很大。沿途沒有補給點,所以水至少要帶1500cc,午餐可以帶飯糰或三明治在九龍山頂吃。手機訊號大部分路段都收得到,但還是建議下載離線地圖比較保險。這條路線的標示還算清楚,跟著登山條走基本上不會迷路。
為什麼這三座山是北部經典縱走路線?這問題困擾不少剛入門的登山客。其實北部這三座山-七星山、大屯山、面天山,之所以被稱為經典,除了交通方便、路線明確,更重要的是它們串聯起來的景觀變化超豐富,從火山地形到草原展望,一次滿足!
先說說這三座山的特色吧。七星山是台北市第一高峰,那個噴氣孔和硫磺味超級有特色,登頂還能360度看遍台北盆地。大屯山雖然不高,但那個綿延的箭竹林步道走起來超有fu,秋天來還能遇到一片金黃色的芒草海。面天山就更有趣了,山頂有兩顆巨大的反射板,天氣好時連101都看得清清楚楚。
山名 | 海拔高度 | 特色 | 建議季節 |
---|---|---|---|
七星山 | 1,120m | 火山地形、硫磺噴氣孔 | 春、秋、冬 |
大屯山 | 1,092m | 箭竹林步道、芒草景觀 | 秋、冬 |
面天山 | 977m | 反射板、展望台北市區 | 春、秋、冬 |
這三座山連走的魅力在於一天內可以體驗完全不同風貌。早上從七星山開始,感受火山地形的震撼;中午轉戰大屯山,在箭竹林裡穿梭超有探險感;下午到面天山剛好可以看夕陽,那個view真的會讓人感動到說不出話來。路線規劃也很彈性,體力好的可以一次攻完三座,新手也能分開來慢慢玩。
交通部分更是方便到不行,捷運轉公車就能到登山口,完全不用擔心交通問題。而且這幾條步道維護得超好,指標清楚到不行,就算是第一次來也不太會迷路。沿途還有很多貼心的休息點,像是涼亭、觀景台,隨時都能停下來喘口氣、拍拍照。
最近好多山友都在問:「什麼時候最適合挑戰這條登山路線?季節分析」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畢竟選對時間上山,不僅風景美、氣候舒服,更重要的是安全有保障啊!台灣的山區天氣變化大,不同季節的登山體驗差超多,今天就來分享我的經驗談,幫大家整理出各季節的優缺點。
先說說最受歡迎的秋季(9-11月),這時候天氣穩定、濕度低,走在山徑上超級舒服!尤其是10月過後,高山開始有變色葉可以看,像合歡山、雪山一帶的金黃色箭竹草原美到不行。不過要注意的是,秋季也是登山客最多的季節,山屋經常爆滿,建議提前兩個月申請比較保險。
季節 | 優點 | 缺點 | 推薦路線 |
---|---|---|---|
春季(3-5月) | 杜鵑花季、氣溫適中 | 容易起霧、午後雷陣雨多 | 陽明山東西大縱走 |
夏季(6-8月) | 高山草原翠綠、避暑勝地 | 颱風多、午後雷雨頻繁 | 嘉明湖、奇萊南華 |
秋季(9-11月) | 天氣穩定、秋高氣爽 | 山屋難申請、日夜溫差大 | 雪山主東峰、玉山主峰 |
冬季(12-2月) | 雪景絕美、人潮較少 | 低溫危險、部分路線封閉 | 合歡群峰、南湖大山 |
冬天(12-2月)雖然冷到靠北,但高山雪景真的值得一看!記得去年在合歡山看到整片銀白色世界,感動到差點哭出來。不過這個季節要特別注意保暖裝備,冰爪、雪鏡這些都不能少,而且有些路線會因為積雪太深封閉,出發前一定要查清楚最新路況。新手建議從合歡山這種交通方便的路線開始嘗試,比較安全啦!
夏天(6-8月)雖然熱到爆,但往高山走其實超涼爽,像嘉明湖這時候就像一顆藍寶石超漂亮。但缺點就是午後雷陣雨很煩,而且颱風季說來就來,行程常常被迫取消。我通常會選擇住山屋的路線,萬一遇到天氣變壞至少有地方躲,像奇萊南華這種兩天一夜的行程就蠻適合夏天去。記得要帶夠替換衣物,淋濕了很容易失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