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不是常常覺得「為什麼最近一直受傷」?不管是運動扭到、走路跌倒,還是莫名其妙就瘀青,這種狀況真的讓人很困擾。其實身體頻繁受傷可能跟很多因素有關,我們先來看看常見的原因有哪些。
常見受傷原因分析
可能原因 | 具體表現 | 改善建議 |
---|---|---|
身體疲勞 | 肌肉無力、反應變慢 | 每天睡足7-8小時 |
營養不足 | 容易抽筋、傷口癒合慢 | 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C |
運動過度 | 關節疼痛、肌肉酸痛 | 適當休息和熱身 |
環境因素 | 地板濕滑、光線不足 | 改善居家和工作環境 |
壓力太大 | 注意力不集中 | 練習深呼吸和放鬆技巧 |
最近天氣變化大,很多人因為身體還沒適應溫差,動作變得比較僵硬,不小心就拉傷或扭到。特別是上班族長時間坐在電腦前,肌肉緊繃的情況下突然做大幅度動作,很容易就受傷。建議可以每小時起來活動一下,做些簡單的伸展操。
另外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飲食不均衡。如果你最近常吃外食,可能缺乏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這會讓肌肉修復速度變慢,傷口也比較難好。可以多吃些雞蛋、魚肉、深綠色蔬菜,幫助身體恢復。有些人會覺得奇怪,明明沒撞到卻出現瘀青,這可能是維生素K不足的徵兆。
運動習慣改變也是常見原因。比如說突然增加運動強度,或是換了新的運動項目,身體還沒適應就容易受傷。特別是現在很多人會跟風做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如果姿勢不正確或暖身不夠,膝蓋和腰部很容易出問題。建議新手要從低強度開始,慢慢增加難度。
最近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己很容易受傷?明明沒做什麼特別的事,身上卻總是莫名其妙出現瘀青或小傷口。為什麼最近一直受傷?5個你可能忽略的生活習慣,今天就來幫大家找出那些藏在日常中的小陷阱。
首先,很多人不知道睡眠不足會讓皮膚變薄、血管脆弱。根據長庚醫院研究,連續一週每天睡不到6小時的人,皮膚對外界的防禦力會下降30%。你可能以為熬夜追劇沒什麼,但身體正在默默累積傷害。再來是喝水太少這個老問題,台灣夏天這麼熱,水分不夠會讓組織彈性變差,跌倒時緩衝能力降低,自然容易受傷。
以下是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受傷原因整理:
生活習慣 | 影響 | 改善建議 |
---|---|---|
翹二郎腿 | 影響血液循環 | 每30分鐘起身活動 |
手機不離手 | 頸椎壓力大易跌倒 | 使用手機支架 |
愛穿拖鞋 | 足部支撐不足 | 改穿包鞋外出 |
洗澡水過熱 | 皮膚油脂流失 | 水溫控制在38度以下 |
不吃早餐 | 血糖低反應慢 | 至少喝杯豆漿 |
另外要特別提醒的是,很多台灣人愛喝的含糖飲料其實會讓身體發炎指數升高。台中榮總的報告就指出,每天喝超過500ml含糖飲料的人,傷口癒合速度比一般人慢1.5倍。還有那些看似無害的小動作,像是坐著喜歡抖腳、背包永遠只背同一邊,長期下來都會讓肌肉受力不均,增加運動時拉傷的風險。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常處在緊繃狀態也是關鍵。當肌肉長期僵硬,突然的動作就很容易造成扭傷。建議可以學學台灣最近流行的辦公室微運動,每小時花2分鐘做做肩頸伸展,對預防意外受傷很有幫助。別忘了檢查家中的照明是否充足,很多跌倒意外都發生在半夜起床時被雜物絆倒。
何時最容易受傷?一天中這些時段要特別小心!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我們的身體在不同時間點的狀態差很多,有些時段特別容易發生意外或受傷。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危險時段,這些都是根據統計數據和醫學研究整理出來的,超實用的啦!
首先就是清晨5-7點這段時間,很多人剛睡醒還迷迷糊糊的,身體也還沒完全熱機完成。這時候如果急著做運動或搬重物,很容易閃到腰或扭傷。而且血壓在這個時段通常比較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建議大家起床後先喝杯溫水,活動一下筋骨再開始一天的工作。
再來是下午2-4點這個時段,吃飽飯後血液都跑到胃部去消化食物了,大腦容易缺氧想睡覺。很多車禍和工安意外都發生在這個時段,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嘛!這時候如果要做危險性高的工作,最好先休息一下或喝杯咖啡提神。
最後是晚上10點到凌晨1點,這個時段雖然很多人已經準備要睡覺了,但夜貓子們可要注意啦!疲勞駕駛或熬夜工作時的反應速度會明顯下降,跌倒或割傷的機率大增。而且這個時間點醫院的急診室通常最忙,就知道有多少人在這個時段出事了。
危險時段 | 常見傷害類型 | 預防建議 |
---|---|---|
清晨5-7點 | 肌肉拉傷、心血管問題 | 起床後先暖身、喝溫水 |
下午2-4點 | 工安意外、交通事故 | 適度休息、補充咖啡因 |
晚上10點-凌晨1點 | 跌倒、切割傷 | 避免熬夜、保持環境明亮 |
其實這些時段會特別危險,主要跟我們的生理時鐘和作息習慣有關。像是剛睡醒、飯後想睡、或是熬夜太累的時候,身體的協調性和反應力都會變差。建議大家可以把重要的工作或運動安排在其他時間,避開這些高風險時段。另外也要注意環境安全,比如晚上走路時要特別注意階梯或障礙物,開車時如果覺得累了就趕快找地方休息。
還有一點很多人不知道,就是吃藥後30分鐘內也是高風險時段。有些藥物會讓人頭暈或嗜睡,這時候如果馬上起身活動很容易跌倒。特別是老人家要特別注意,吃藥後最好坐著休息一下,等藥效穩定後再行動。這些小細節平時可能不會特別注意,但真的可以避免很多意外發生喔!
什麼樣的運動最容易導致受傷?專家解析常見風險
最近天氣熱到爆,很多人開始瘋狂運動想瘦身,但你知道嗎?有些運動其實超容易讓人受傷的!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哪些運動要特別小心,還有專家怎麼看這些常見的運動傷害。
先說說最容易出事的幾種運動吧!籃球絕對是第一名,那種跳來跳去又急停急轉的動作,膝蓋跟腳踝真的很容易GG。再來是跑步,很多人以為跑步很安全,但其實姿勢不對或跑太多,膝蓋痛、足底筋膜炎就找上門了。還有健身房的重訓,很多人為了練大肌肉硬撐,結果閃到腰或拉傷肌肉,這種案例超多的啦!
運動類型 | 常見受傷部位 | 受傷原因 |
---|---|---|
籃球 | 膝蓋、腳踝 | 急停轉向、碰撞 |
跑步 | 膝蓋、足底 | 姿勢不良、過度訓練 |
重訓 | 腰部、肩部 | 姿勢錯誤、重量過重 |
羽球 | 手腕、肩膀 | 揮拍動作不當 |
專家特別提醒,很多運動傷害都是因為熱身不夠造成的。像我們台灣人常常下班直接衝去運動,根本沒在熱身的,這樣超危險!還有就是裝備問題,穿錯鞋子打籃球、跑步,腳真的會痛到哭出來。另外一個重點是不要硬撐,覺得痛還繼續運動,只會讓傷勢更嚴重。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游泳,雖然算是比較安全的運動,但蛙式如果姿勢不對,膝蓋也是會受傷的。還有最近很紅的飛輪課,很多人為了跟上節奏拼命踩,結果大腿拉傷或膝蓋痛,這種案例在復健科也越來越多。所以啊,不管做什麼運動,量力而為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