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故宮,我都會特別繞到皇極門前看看那座氣勢磅礡的故宮九龍壁。這座用琉璃磚拼成的巨型影壁,可是現存三座古代九龍壁中唯一在紫禁城內的珍品,光是站在前面就能感受到當年皇家的威嚴。你知道嗎?這些龍每條姿態都不一樣,有的張牙舞爪、有的騰雲駕霧,連龍鱗的釉色都閃著光,根本是古代工匠的炫技之作!

最有趣的是九龍壁暗藏的小心機。雖然號稱「九龍」,但仔細數數會發現壁面其實有270塊琉璃磚組成,連底座都有精緻的海水江崖紋。導遊說這是因為古人認為「九」是極陽之數,但真要做出九條完整龍形需要更多構件。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幾個冷知識:

特色項目 細節描述
建造年代 乾隆38年(1773年)
材質 七彩琉璃釉面磚
隱藏設計 第三條白龍腹部有塊木雕琉璃,傳說是當年工匠補救燒製失誤的巧思
最佳觀賞時間 晴日上午9-11點,陽光會讓釉色折射出寶石般的光澤

站在九龍壁前,總會忍不住伸手想摸那些立體感超強的龍鬚(雖然會被警衛阻止啦)。老一輩說這些龍不只是裝飾,當初還有鎮守宮門、驅邪避災的作用。尤其正中那條黃龍,龍爪緊握明珠的模樣,根本是故宮的「最強門神」。有次遇到修復師傅在作業,他偷偷告訴我每塊琉璃磚背面都刻著工匠名字,這些六百年前的簽名到現在都還清晰可見呢!

最近發現用手機廣角鏡頭從左側拍過去,剛好能抓到九條龍同時入鏡的角度。要是遇到淡季人少時,工作人員還會指給你看東側第二條青龍的爪子其實缺了一小角,據說是當年八國聯軍留下的痕跡。這些細節讓冰冷的文物突然活了起來,彷彿能聽見它們在說:「朕的紫禁城,可不是那麼好闖的!」

故宮九龍壁

故宮九龍壁到底在哪裡?第一次去怎麼找最方便

故宮九龍壁其實不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喔!很多台灣朋友第一次去北京故宮都會搞混,這座超壯觀的琉璃九龍壁就在北京故宮的寧壽宮區,靠近皇極門的位置。如果你是第一次去,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進故宮後直接往東邊的「珍寶館」方向走,買票進入珍寶館區域後,九龍壁就在入口處不遠,超級好找!

如果你是自由行的話,建議可以這樣安排路線:

步驟 路線指引 所需時間
1 從午門進入故宮 約5分鐘
2 沿中軸線走到乾清宮後往東轉 約15分鐘
3 找到寧壽宮區的售票處(珍寶館入口) 約5分鐘
4 購票進入後立即就能看到九龍壁 1分鐘

記得要買「珍寶館」的票才能看到九龍壁喔!單買故宮門票是看不到的。門票不貴,大概10元人民幣左右,現場用手機掃碼就能買。建議早點去,因為下午旅行團人超多,拍照都要排隊。

九龍壁高5公尺、寬29.4公尺,用270塊琉璃磚拼成,每條龍的姿態都不一樣,近看真的超震撼!旁邊的寧壽宮花園也很值得順便逛逛,是乾隆皇帝退休後住的地方,裡面有很多精緻的建築細節。

如果你是搭地鐵去,最方便是坐到「天安門東站」或「天安門西站」,從天安門進去一路走到午門。記得帶護照或台胞證,現在故宮都要實名制購票。穿好走的鞋子很重要,因為從入口走到九龍壁至少要半小時,夏天記得帶水,故宮裡面賣的水比較貴。

九龍壁是什麼時候建造的?背後有這段歷史故事。這座華麗的琉璃壁畫其實是明朝永樂年間(約1417年)的產物,當時明成祖朱棣為了展現皇權威嚴,特別下令在紫禁城內建造這座氣勢磅礡的藝術品。說到這裡,不得不提當時的工匠們可是費盡心思,光是用來燒製琉璃的窯廠就特別設置在山西,就是為了確保每一片琉璃磚都能呈現最完美的色澤。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偏偏要選九條龍呢?這可不是隨便決定的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是陽數之極,代表至高無上的地位,而龍更是天子的象徵。仔細看這座九龍壁,正中央那條黃龍特別醒目,周圍八條龍則以對稱方式排列,每條龍的神態都栩栩如生,連龍鱗的細節都處理得超精緻。

九龍壁基本資訊
建造年代 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
位置 原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現北京故宮博物院)
材質 七彩琉璃磚
高度 約3.5米
長度 約29.4米

有趣的是,這座九龍壁其實暗藏玄機。相傳當年工匠在燒製琉璃時,不小心打碎了一片龍鱗,眼看交件期限就要到了,老師傅急中生智,用木頭雕刻了一片替代品,再塗上與琉璃相似的顏料。這個秘密直到多年後才被人發現,但因為做工實在太精巧,反而成了流傳至今的佳話。現在去故宮參觀時,導遊還會特別指出這片「與眾不同」的龍鱗呢!

說到建造過程,那可真是不簡單。光是準備材料就花了將近兩年時間,工匠們要反覆試驗琉璃的配方,才能調配出那種鮮豔又不失沉穩的色澤。燒製時更要精準控制窯溫,稍有不慎整批琉璃就會報廢。據說當時為了趕工,連夜工作的工匠們就住在窯廠附近,可見皇家工程的規模有多大。現在想想,能在沒有現代科技輔助的情況下完成這樣的作品,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佩服。

故宮九龍壁

每次去故宮參觀,一定會被那座氣勢磅礡的九龍壁震撼到吧!為什麼故宮要放九龍壁?原來跟風水有關係,這可不是隨便擺好看的裝飾品,裡面藏著古人超講究的風水智慧。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座九龍壁背後的故事,保證讓你下次去故宮看得更有感覺!

說到九龍壁的來歷,要追溯到明朝永樂年間。當時紫禁城剛建成,皇帝特別重視風水佈局,因為在傳統觀念裡,龍是皇權的象徵,更是能鎮壓邪氣、招來好運的神獸。九龍壁剛好位於紫禁城的「坎位」(北方),這個位置在風水上特別重要,需要強大的「鎮物」來穩住氣場。九條龍不僅代表九五之尊,更形成一個強大的風水陣,保護皇宮不受煞氣侵擾。

你可能不知道,故宮的九龍壁其實暗藏玄機!仔細看會發現這些龍的姿態、顏色都經過精心設計:

龍的位置 顏色 象徵意義 風水作用
正中央 金黃色 皇帝權威 鎮守中宮
左右兩側 藍綠色 文武百官 平衡陰陽
最外側 深色系 邊疆守護 抵禦外邪

這些設計可不是隨便來的,每條龍的位置、顏色都對應著不同的風水功能。比如正中央那條金黃色的龍,代表皇帝坐鎮中央統御四方;而外圍的深色龍則像護衛一樣,形成一道無形的保護屏障。古人相信,這樣的佈局能讓皇宮氣場流動順暢,國運昌隆。

有趣的是,九龍壁的建材也很有講究。整面牆是用琉璃瓦拼成的,這種材質在陽光下會閃閃發亮,不僅美觀,在風水上還有「聚氣」的效果。而且牆面微微向內凹的弧度,據說能像聚寶盆一樣把好運都收攏在皇宮裡。下次去故宮記得摸一摸牆面(當然要輕輕的啦),感受一下古人設計的巧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