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討論「庭院宅」這種生活型態,特別是在都市裡能擁有自己的小花園真的超幸福的!不用跑到郊區,在家就能享受種植樂趣,早上被陽光和植物喚醒的感覺超chill~今天就來分享一些打造庭院宅的小技巧,讓你的生活更有質感。
首先要考慮的是空間規劃,庭院宅最怕就是雜亂無章。建議可以參考這個簡單的分區表格:
區域功能 | 建議大小 | 適合植物 |
---|---|---|
休憩區 | 3-5坪 | 矮灌木/香草植物 |
種植區 | 2-3坪 | 蔬菜/香草 |
走道 | 0.5-1坪 | 耐踩踏草皮 |
很多人以為庭院宅一定要很大,其實陽台或露台也能改造喔!像我家3坪大的陽台就種了迷迭香、薄荷這些香草植物,煮菜時隨手摘來用超方便。最近還嘗試種小番茄,雖然產量不多但看著它們慢慢長大超有成就感。記得要選好排水系統,不然下雨天會很麻煩,我之前就因為排水沒做好,整個陽台變小池塘超崩潰。
採光也是庭院宅的關鍵,建議早上先去觀察家裡哪個角落陽光最充足。像我鄰居阿明就把庭院設計在靠西邊,結果下午植物都被曬到枯萎,後來改種仙人掌才解決問題。如果空間允許,可以考慮裝個自動灑水系統,現在有些智慧型的一千多塊就有,用手機就能控制超方便。最近還看到有人在庭院裝太陽能小夜燈,晚上點亮後整個氛圍超棒!
說到庭院宅的植物選擇,新手可以從好養的開始。我第一年太貪心,買了一堆需要專業照顧的花卉,結果三個月後只剩黃金葛還活著…現在學乖了,都選台灣常見的植物像是九重葛、馬纓丹這些,不用特別照顧也能長得很好。最近很流行在庭院種可食植物,像是我阿姨就在她家庭院種了一排草莓,孫子來玩的時候都搶著摘來吃,既有趣又健康。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庭院宅設計靈感:5種台灣人最愛的風格推薦,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實用的設計方向!台灣氣候潮濕又炎熱,庭院設計除了要美觀,更要考慮實用性,以下這些風格都是在地人公認既好看又耐用的選擇。
首先一定要提的就是「日式禪風庭院」,這種風格在台灣超級受歡迎!用碎石鋪設的枯山水、竹製流水裝置,搭配台灣本土的蕨類植物,營造出靜謐的氛圍。特別適合喜歡在庭院喝茶、冥想的朋友。要注意的是日式庭院需要定期修剪植物,保持線條感,建議選擇台灣常見的羅漢松或七里香這類好照顧的樹種。
再來是「熱帶度假風」,這種風格完全就是為台灣氣質量身打造!可以用棕櫚樹、雞蛋花搭配木製涼亭,地面鋪設防腐木地板或石板。重點是要創造出通風的空間感,建議搭配自動噴霧系統,夏天超涼爽。很多民宿業者都愛用這種風格,因為看起來就讓人想度假啊!
風格類型 | 適合植物 | 建材推薦 | 維護難度 |
---|---|---|---|
日式禪風 | 羅漢松、七里香 | 碎石、竹材 | 中 |
熱帶度假風 | 棕櫚樹、雞蛋花 | 防腐木、石板 | 低 |
現代簡約風 | 龍舌蘭、多肉植物 | 混凝土、不鏽鋼 | 低 |
鄉村雜貨風 | 香草植物、繡球花 | 回收木材、鐵件 | 高 |
中式園林風 | 松柏、梅花 | 青石板、太湖石 | 高 |
現代簡約風這幾年也越來越夯,特別受年輕夫妻喜愛。用混凝土和不鏽鋼打造幾何線條,搭配龍舌蘭或多肉植物,看起來超有設計感。這種風格最好搭配自動灌溉系統,因為多肉植物雖然耐旱,但台灣夏天太熱還是需要定期澆水。地面可以用灰色系地磚,不容易顯髒又很有質感。
鄉村雜貨風適合喜歡手作感的朋友,用回收木材做花架、鐵件裝飾,種些香草植物或繡球花。這種風格雖然溫馨,但維護起來比較費工,木頭要定期上護木油,植物也要經常修剪。不過看到親手打造的庭院慢慢成長,那種成就感真的很棒!
新手必看!如何規劃你的第一間庭院宅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第一次規劃庭院宅到底要從哪裡開始?其實不用想得太複雜啦~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技巧,讓你的庭院宅從無到有都能輕鬆上手。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空間配置,庭院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符合你的生活習慣。比如說喜歡種菜的朋友就要留出菜圃區,愛烤肉的話就要規劃好戶外用餐區,這些都是要事先想清楚的喔!
庭院規劃重點一覽表
項目 | 建議事項 | 預算參考 |
---|---|---|
空間配置 | 先畫出平面圖,區分種植區、休憩區、走道等 | 免費~$5,000 |
植物選擇 | 新手建議從黃金葛、九重葛等好養的植物開始 | $300~$3,000 |
地面鋪設 | 防腐木地板美觀但需保養,石板耐用但較貴 | $8,000~$30k |
照明規劃 | 太陽能燈省電方便,但亮度有限;電線照明較亮但要拉線 | $1,500~$10k |
水電配置 | 記得預留澆灌用水龍頭和戶外插座 | $5,000~$15k |
說到植物選擇,真的不用一開始就挑戰高難度的品種。台灣天氣這麼熱,選些耐旱又好照顧的植物最實際。像是我家陽台種的迷迭香和薄荷就超級好養,隨便澆水都能活,煮菜時還能現摘來用,超級方便!另外記得要考慮植物的成長空間,別讓它們長大後互相擠壓,到時候要移盆可就麻煩了。
庭院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排水問題了!特別是台灣夏天午後雷陣雨這麼多,如果排水沒做好,整個庭院變成小池塘就慘了。建議鋪設地面時要保留2-3%的坡度,讓水能自然流向排水孔。如果是做木地板的話,記得下面要架高,讓空氣流通才不會發霉。這些小細節雖然不起眼,但真的會影響後續使用的舒適度喔!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庭院宅裝潢預算怎麼抓?過來人經驗談」,其實這種戶外空間的裝修真的跟室內很不一樣。我自己去年才剛弄完30坪的庭院,從一開始完全沒概念到後來慢慢摸出心得,發現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看不見的基礎工程」。像是排水系統、土壤改良這些,乍看不會影響美觀,但沒做好後續會很麻煩,建議至少留總預算的20-25%在這塊。
常見庭院裝潢項目與預算分配參考表
項目 | 佔比 | 注意事項 |
---|---|---|
基礎工程 | 20-25% | 含排水、照明管線、土壤處理 |
硬體設施 | 30-35% | 圍牆、步道、平台等固定結構 |
植栽造景 | 15-20% | 大型樹木價格浮動大要預留緩衝 |
水景設施 | 10-15% | 後續維護成本高要一併考量 |
軟裝傢飾 | 5-10% | 戶外家具建議選防鏽材質 |
記得我那時候找了三家廠商報價,發現同樣是鋪石板步道,價差可以到每坪3,000-8,000元不等。後來才知道除了材質差異,施工方式也很關鍵,像是有的會偷懶直接用水泥固定,久了容易龜裂;專業的會先做級配層再鋪設。建議大家比價時不能只看總金額,要把工法跟材料規格都問清楚,最好能實際去看廠商之前的案例。
植物部分的開銷也很容易失控,像我原本只想種些草皮跟灌木,結果看到園藝店的橄欖樹整個被燒到,一棵就要兩萬多。後來聽老師傅建議改選本土樹種,像是樟樹或楓香,價格親民又好照顧。如果是剛接觸庭院的新手,可以從好養的植物開始,慢慢再添購,不要一次把預算花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