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自己的學習心得感想,發現不管是學語言還是運動,關鍵都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就像看足球員Alexandra Popp的比賽,她總能掌握場上節奏,該快就快、該慢就慢。學習其實也是這樣,與其硬背死記,不如先觀察自己的狀態再調整方法。
我發現用表格記錄學習進度特別有用,分享我的做法:
時間段 | 學習內容 | 成效評分 (1-5) | 備註 |
---|---|---|---|
早上7-8點 | 英文單字30個 | 4 | 搭配早餐記憶力最好 |
午休12:30-1點 | 專業書籍閱讀 | 3 | 容易分心需改進 |
晚上8-9點 | 線上課程學習 | 5 | 精神最集中時段 |
從表格就能清楚看出,我晚上學習效果最好,這讓我想起Popp受訪時說過,她會特別分析自己每場比賽的跑動數據來調整訓練。我們平常學習也該這樣,不是埋頭苦幹就好,要懂得從數據中找優化空間。
最近嘗試把運動員的訓練思維用在學習上。像Popp在比賽中會根據對手改變戰術,我們學習不同科目也要靈活變通。比如背歷史年表可以編成口訣,學數學公式就多畫圖輔助理解。這種隨時調整策略的習慣,讓我的學習效率提升不少。
朋友常問我怎麼能持續學習不厭倦,我的秘訣是像追球星一樣培養興趣。會去研究Popp的訓練日常,發現職業選手也是從基礎反覆練習開始。這讓我明白與其追求速成,不如每天進步一點點,把學習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自然就能持久。
我是怎麼在三個月內把英文從菜鳥變流利的?其實沒有什麼神奇捷徑,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然後堅持下去。記得三個月前我連簡單的餐廳點餐都會結巴,現在已經能跟外國同事開會討論專案了。今天就來分享我的實戰心得,給同樣想突破英文瓶頸的你參考。
首先,每天固定時間學習真的很重要。我發現早上起床後30分鐘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段,就拿來背單字和片語。晚上睡前則用20分鐘聽英文Podcast,讓大腦習慣語速和發音。週末會看一部Netflix影集,先開中文字幕看一遍,第二遍就切換到英文字幕,這樣學到的都是生活化用法。
實用工具搭配也是關鍵,這是我這三個月用的主要資源:
學習項目 | 使用工具 | 頻率 |
---|---|---|
單字 | Quizlet單字卡 | 每天30分鐘 |
聽力 | BBC Learning English | 每週3次 |
口說 | HelloTalk語言交換 | 每週2次 |
閱讀 | Medium英文部落格 | 每天1篇文章 |
再來就是要創造使用環境。我把手機和電腦語言都改成英文,強迫自己適應。還參加了公司的英文讀書會,每週都要用英文分享心得。最有用的是找到一位語言交換夥伴,我們約定通話時只能用英文,講錯也沒關係,重點是要敢開口。
過程中當然會遇到挫折,像是有次跟外國客戶視訊,緊張到把”quarter”說成”water”,當下超想鑽地洞。但後來發現,其實對方根本不在意小錯誤,反而會因為你願意嘗試而更耐心溝通。這些實戰經驗比什麼教材都來得寶貴。
考前一週才開始讀書?我的臨時抱佛腳心得分享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明明知道考試很重要,但就是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緊張。考前一週才開始讀書?我的臨時抱佛腳心得分享給你,雖然不鼓勵這樣做,但人生難免會有這種時候,這時候就要懂得用對方法!
首先,一定要先搞清楚考試範圍和重點,這時候就別再慢慢翻課本了。我通常會直接找老師畫的重點、同學的筆記,或是上網找整理好的精華版。把時間花在刀口上,才能最大化效率。以下是我整理的重點分配表:
時間分配 | 執行內容 | 小技巧 |
---|---|---|
第1-2天 | 快速瀏覽所有範圍 | 用螢光筆標出完全看不懂的部分 |
第3-4天 | 專攻重要章節 | 邊讀邊做簡易筆記幫助記憶 |
第5天 | 做模擬題 | 從錯誤中找出弱點加強 |
第6天 | 複習弱項 | 把容易錯的題目反覆練習 |
考前最後一天 | 總複習+休息 | 只看重點筆記,避免熬夜 |
再來就是環境很重要,圖書館或K書中心會比在家裡有效率得多。我發現自己在房間很容易分心,一下滑手機、一下想睡覺,所以這週我都會強迫自己出門讀書。另外,適時的休息也很關鍵,每讀50分鐘就休息10分鐘,喝個水、走動一下,回來後反而更能專注。
飲食方面也要注意,這週盡量別吃太油膩或容易讓血糖快速升降的食物。我習慣帶些堅果或香蕉當點心,既能補充能量又不會讓腦袋昏沉。咖啡可以喝,但別過量,不然晚上睡不著反而影響隔天狀態。
最後想說,雖然臨時抱佛腳真的有用,但長期來看還是要培養平時讀書的習慣啦!這次考完後真的要好好規劃時間,不然每次考前都這樣緊張真的對心臟不好。不過既然都到這一步了,就專心把眼前的考試搞定吧!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線上課程vs實體課程:哪種學習方式更適合你」,其實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啦!像我之前兩種都試過,發現真的要看個人習慣和課程性質。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實際經驗,順便整理成表格讓你們比較清楚~
先說線上課程,最明顯的優點就是時間彈性,像我這種常常加班的人,半夜想上課也沒問題。而且通常可以重複觀看影片,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一直回放。不過缺點就是容易分心,手機滑一滑、零食吃一吃,時間就過去了。而且有些實作類的課程,像是烹飪或手作,線上教學真的會卡卡的,畢竟沒辦法當場問老師細節。
實體課程的話,互動性真的強很多!老師可以直接糾正你的動作,同學間也能互相討論。像我上過日文課,大家一起練習對話的感覺超棒~不過缺點就是要配合上課時間和地點,遇到下雨天或臨時加班就很麻煩。而且學費通常比較貴,還要加上交通費和時間成本。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
比較項目 | 線上課程 | 實體課程 |
---|---|---|
時間彈性 | ⭐⭐⭐⭐⭐ 隨時可上課 | ⭐⭐ 需配合固定時段 |
互動性 | ⭐⭐ 多為單向教學 | ⭐⭐⭐⭐⭐ 即時問答 |
學習效果 | ⭐⭐⭐ 自律者佳 | ⭐⭐⭐⭐ 有人督促 |
課程價格 | ⭐⭐⭐⭐ 通常較便宜 | ⭐⭐ 含場地師資成本 |
實作支援 | ⭐ 僅能觀摩 | ⭐⭐⭐⭐⭐ 手把手教學 |
最近還發現很多課程開始走混合模式,像是主要內容線上學習,但定期安排實體討論會。我朋友上程式課就是這樣,平常看影片自學,每週末到教室讓老師debug,效果意外地好!所以說啊,與其糾結哪種方式絕對好,不如先想想自己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如果是考證照之類需要大量練習的,可能還是要有老師當面指導;但如果是興趣學習或補充知識,線上課程的CP值就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