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外痣成因這個有點害羞但又很多人會遇到的問題。外痔其實就是肛門周圍靜脈曲張形成的腫塊,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發作起來真的會讓人坐立難安啊!很多人以為只有久坐的上班族才會得,其實生活中很多小習慣都會讓外痔找上門喔。

先來看看最常見的幾種外痣成因:

成因類型 具體表現 好發族群
生活習慣不良 久坐久站、缺乏運動 辦公室職員、司機
飲食不當 愛吃辣、油炸、少喝水 外食族、重口味愛好者
排便問題 長期便秘或腹瀉 腸胃敏感者、孕婦
遺傳因素 家族有靜脈瓣膜功能較差問題 有家族病史者

說到排便問題真的要特別注意,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拉肚子也會引發外痔!因為肛門一直受到刺激,靜脈就容易腫脹。我自己就有朋友因為減肥亂吃瀉藥,結果外痔痛到連走路都困難,真的是得不償失。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這樣會讓下半身血液循環變差。加上台灣人愛吃麻辣鍋、鹹酥雞這些刺激性食物,肛門周圍的血管長期處於充血狀態,久了就會形成外痔。特別是夏天喝水量不夠,大便變硬就更難排出了。

孕婦也是外痔的高風險群,因為子宮變大會壓迫到骨盆的靜脈,加上懷孕期間荷爾蒙變化讓血管容易擴張。很多媽咪都說生完小孩才發現多了這個”紀念品”,其實懷孕期間就可以多注意預防啦!

外痣成因

什麼是外痔?原來這些症狀都算外痔啊!很多台灣朋友可能以為痔瘡就是內痔,其實外痔也很常見,只是大家不太清楚哪些狀況其實就是外痔在作怪。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外痔的各種表現,讓你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外痔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會在肛門周圍形成小肉球,摸起來軟軟的,有時候會覺得癢癢的或是刺刺的。特別是上完大號後,如果覺得肛門那邊有異物感,或是擦屁股時覺得痛痛的,很可能就是外痔在搞鬼。很多人以為只是皮膚有點發炎,其實這已經是外痔的初期症狀了。

外痔跟內痔最大的不同就是位置,外痔長在肛門外側,所以比較容易感覺到。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外痔常見的幾種症狀:

症狀類型 具體表現 好發時機
異物感 肛門周圍有腫脹感,像夾著東西 久坐、排便後
疼痛 刺痛或灼熱感,尤其排便時 便秘或腹瀉時
搔癢 肛門周圍持續發癢 流汗或潮濕時
出血 衛生紙上有鮮紅色血跡 用力排便後

要注意的是,外痔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只是偶爾覺得不舒服,但有些人可能會痛到坐立難安。如果發現肛門周圍有硬塊,或是疼痛持續好幾天都沒有改善,最好還是去找醫生檢查一下。平常也要注意不要太常吃辣或是熬夜,這些都容易讓外痔變得更嚴重。

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會長外痔,其實跟我們的生活習慣很有關係。像是上班族整天坐著不動,或是習慣在馬桶上滑手機蹲很久,這些都會讓肛門附近的靜脈壓力變大,久了就容易形成外痔。另外,懷孕的媽媽們也比較容易有這個困擾,因為肚子變大會增加下半身的壓力。

為什麼會長外痔?5個你每天都在做的危險習慣,其實就藏在我們的生活細節裡!外痔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發作起來真的會讓人坐立難安。今天就來聊聊那些不知不覺中傷害肛門的日常行為,你可能完全沒意識到自己正在做這些事呢!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久坐不動」,現代人上班一坐就是8小時,回家又繼續滑手機。肛門周圍的靜脈長期受壓迫,血液循環變差,痔瘡組織就會慢慢腫大。特別是喜歡在馬桶上滑手機的人更危險,因為蹲坐姿勢會讓直腸承受更大壓力。建議每小時起來走動5分鐘,連去茶水間倒水都能幫助緩解。

再來是「飲食不均衡」,台灣人愛吃麻辣鍋、鹹酥雞這些重口味食物,蔬菜卻吃太少。纖維攝取不足會讓糞便變硬,排便時得用力擠壓,肛門血管就容易破裂。另外喝水量不夠也會讓大便乾硬,建議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水,搭配高纖蔬果才能讓腸道順暢。

危險習慣 對肛門的影響 改善建議
久坐不動 靜脈回流受阻 每小時起身活動
愛吃辛辣 刺激黏膜充血 減少刺激性食物
排便用力 血管壓力過大 培養固定如廁時間
熬夜加班 免疫力下降 保持充足睡眠
穿緊身褲 局部悶熱潮濕 選擇透氣材質

「排便習慣不良」也是關鍵,很多人習慣憋便或一邊上廁所一邊玩手機。這樣會讓直腸對便意的敏感度降低,糞便水分被過度吸收後變得更難排出。建議養成固定時間排便的習慣,最好選在早餐後利用胃結腸反射的自然生理時機。

現代人「熬夜加班」的習慣也很傷身,睡眠不足會讓免疫力下降,肛門周圍組織更容易發炎。尤其很多人下班後還繼續坐在電腦前追劇打遊戲,這種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的行為,等於是在慢性虐待自己的肛門。

最後是「穿著太緊」的褲子,特別是夏天穿緊身牛仔褲或塑身衣,會讓肛門部位悶熱潮濕。這種環境容易滋生細菌,也可能導致靜脈曲張。建議選擇透氣材質的寬鬆衣物,讓私密部位保持通風乾爽。

外痣成因

外痔最愛找上誰?這6種人最容易中招!每次上廁所痛到懷疑人生,其實痔瘡會找上門都是有原因的啦~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哪些生活習慣最容易讓「痔瘡先生」來敲門,快看看自己是不是高危險群!

首先要知道,外痔就是肛門周圍靜脈曲張形成的腫塊,會讓人坐立難安。根據醫生臨床觀察,最容易中招的主要是這幾類人:

類型 原因 常見症狀
久坐族 整天黏在椅子上,肛門壓力大 肛門腫脹、異物感
便秘人 用力過度讓靜脈充血 排便疼痛、出血
孕婦 子宮壓迫+荷爾蒙變化 肛門搔癢、灼熱感
重口味愛好者 辛辣刺激血管擴張 排便後火辣辣
熬夜加班族 免疫力下降+作息亂 反覆發炎腫痛
健身狂魔 舉重物時腹壓飆高 突發性腫塊

尤其現在上班族整天坐辦公室,午休還趴著睡,下半身血液循環差到爆。加上壓力大愛吃麻辣鍋,排便不順就用力擠,根本就是在對肛門「施暴」啊!孕媽咪們更可憐,隨著肚子越來越大,痔瘡幾乎是標配,聽說每3個孕婦就有2個中獎。

還有那些健身狂熱份子,深蹲硬舉時憋氣用力,腹壓瞬間飆高,靜脈血管直接被擠到凸出來。門診就遇過不少年輕男生,練完腿隔天屁股痛到不能坐,還以為是肌肉痠痛,結果是痔瘡在抗議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