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第一步!取店名原來有這些小技巧

想開店創業,取店名絕對是最讓人頭痛的第一步。一個好的店名不僅要好記、好唸,還要能讓人一眼就懂你在賣什麼。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討論AI工具幫忙取名,像是Bing的AI助理就有這樣的功能,但其實取店名還是有很多傳統方法可以參考。

首先要注意的是店名最好控制在2-4個字之間,太長的名字客人記不住。可以參考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種常見的取名方式:

取名類型 優點 例子
直接說明 清楚易懂 鮮茶道、大腸麵線
諧音梗 有趣好記 珍煮丹、麻吉奶奶
在地化 親切感強 艋舺雞排、士林大香腸
外來語 時尚感強 Café Lugo、Pasta Bar

最近很流行用AI工具幫忙發想店名,像Bing的AI助理就能根據你輸入的關鍵字,自動生成一堆候選名單。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AI生成的名字有時候會太天馬行空,可能不符合台灣人的口味。建議還是要以在地化、好記為主要考量。

取完名字後記得要上經濟部網站查詢是否已經被註冊,避免侵權問題。也可以先問問身邊朋友對這個名字的感覺,畢竟最終是要給客人叫的。有些店家會故意取一些讓人會心一笑的名字,像是「朕餓了」、「不要對我尖叫」這種,反而更容易在社群媒體上被討論。

最後提醒,店名最好要能和你的商品或服務做連結。比如說賣珍珠奶茶的店,名字裡有「茶」或「珍珠」就很容易聯想。如果是比較抽象的店名,可能就要花更多行銷預算來教育消費者。現在很多年輕創業者會結合時事梗來取名,但要小心熱度過了可能就顯得不合時宜。

取店名

新手開店必看!5個取店名的實用技巧

開店最頭痛的就是取店名啦!一個好記又有特色的店名,絕對能讓客人一眼就記住你。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超實用的取店名技巧,不管是飲料店、小吃攤還是服飾店都適用,讓你避開地雷取個好名字!

取店名5大實用技巧

技巧 說明 舉例
簡單好記 最好在2-4個字內,避免生僻字 “珍奶”比”珍珠奶茶專賣店”好記
行業聯想 讓人一看就知道賣什麼 “鮮茶道”一看就是飲料店
在地特色 加入地名或當地元素 “士林大香腸”、”台南擔仔麵”
諧音創意 用諧音增加趣味性 “雞不可失”(炸雞店)、”有間麵店”
避免雷同 查詢是否有同名店家 可以先上經濟部網站查詢

取店名最忌諱太長或太難念,像”XX國際精品時尚有限公司”這種名字,客人根本記不住啦!建議可以結合自己的特色,比如賣古早味紅茶冰的可以叫”阿嬤的紅茶”,既有溫度又好記。另外要注意不要用太常見的字,像”美味”、”好吃”這種,很容易跟別家搞混。

現在很多年輕老闆喜歡用諧音梗,像是賣雞排的取”雞排英雄”、賣甜點的取”甜在心”,這種名字有趣又好傳播。不過要注意諧音不要太難懂,不然客人可能會看不懂你在賣什麼。最好先問問身邊朋友的反應,確認大家都聽得懂再決定。

最後提醒大家,取好名字後記得先去註冊商標,避免以後生意做大了才發現名字被別人搶先註冊。現在經濟部網站都可以線上查詢,花點時間確認一下才不會白忙一場喔!

為什麼你的店名總是記不住?3個關鍵原因分析

每次逛街看到琳瑯滿目的店家,是不是常常發現有些店名明明很特別,但轉頭就忘記了?這其實不是你的問題,而是很多店家在取名時忽略了幾個重要細節。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那些讓人記不住的店名到底犯了什麼錯,順便分享幾個台灣在地案例讓你更有感!

首先,店名太抽象或太文青真的會讓人霧煞煞。像是「寂光」、「浮游」這種名字,雖然意境很美,但消費者根本搞不清楚你在賣什麼。特別是台灣人喜歡直來直往,與其取個讓人猜半天的名字,不如像「鬍鬚張滷肉飯」這樣直接了當,一看就知道特色在哪裡。再來就是發音問題,有些店名為了特別選了難念的字,像是「饕餮」、「彧齋」,客人連念都不會念,怎麼可能記得住?

常見問題 實際案例 改善建議
名稱太抽象 「寂光茶屋」 加入產品關鍵字如「寂光普洱茶專賣」
發音太困難 「彧齋書坊」 改用常見字如「樂讀書房」
沒有記憶點 「好味小吃」 加入特色如「好味現撈海鮮粥」

另一個大問題是店名缺乏獨特性,滿街都是「XX小館」、「OO美食」,這種泛用的名字根本留不下印象。像台南的「阿堂鹹粥」就贏在把老闆的名字放進去,既有親切感又容易記。還有現在很紅的「麻古茶坊」,雖然「麻古」乍聽不知道是什麼,但因為諧音「macu」很有記憶點,反而成為優勢。所以與其取個安全牌的名字,不如想辦法創造話題性,讓客人光聽名字就好奇想來試試看。

最後要提醒的是,店名最好能跟你的產品或服務有連結。像「春水堂」聽起來就很有茶飲的氛圍,「鼎泰豐」三個字給人豐盛的感覺,這些都是成功的例子。反觀有些餐廳取名叫「星空」、「銀河」,結果賣的是牛肉麵,這種違和感只會讓客人更混亂。記住啊,店名不是取來自己爽的,要站在客人的角度想想,他們到底能不能一眼就懂你在賣什麼。

取店名

如何取個讓人過目不忘的店名?在地老闆經驗談

開店最頭痛的就是取店名啦!一個好記又有特色的店名,絕對能讓客人一眼就記住。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位台灣在地老闆的實戰經驗,教你怎麼取個讓人過目難忘的好店名。

首先要注意的是,店名最好跟你的產品或服務有關聯。像台中逢甲夜市有名的「明倫蛋餅」,直接就把招牌商品放進店名裡,客人一看就知道這裡賣什麼。另外也可以加入在地元素,比如台南的「阿堂鹹粥」,用老闆的名字加上當地特色小吃,親切感馬上就出來了。

這裡整理幾個取店名的小技巧給大家參考:

技巧類型 實際例子 效果說明
諧音梗 珍煮丹(珍珠奶茶) 好玩又好記,年輕人最愛
在地化 大溪豆干本舖 強調產地,增加信任感
創意組合 飯飯之交(便當店) 成語改編,讓人會心一笑
直白描述 老蔡水煎包 簡單明瞭,一看就懂

取店名還要考慮到唸起來順不順口。有些老闆會刻意選用疊字,像是「甜甜圈」、「胖胖杯」,這種名字特別容易讓人記住。另外字數也很重要,建議控制在2-5個字之間,太長的名字客人反而記不住。

最後提醒大家,取好店名後記得先上網查查看,確認沒有跟別人撞名,也要檢查有沒有不雅或負面的諧音。有些老闆會先在親友間做個小調查,看看大家對這個名字的第一印象如何,這樣可以避免取到容易讓人誤會的名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