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三山國王:廣東人民間信仰
三山國王信仰源於廣東揭陽市,盛行於古潮州府地區。相傳這三位山神在北宋宋太祖趙匡胤時,協助平定劉張之亂,獲封巾山王、明山王、獨山王之名。
據説,在古代,連傑、趙軒、喬俊三位結義兄弟常聚於三山(巾山、明山、獨山)下。一日,他們在獨山石洞前施法讓死楓樹開花,鄉民見狀,跪地膜拜,陳姓村民更是將其視為老師。不久,陳姓村民去世,降乩自稱已經羽化登仙,三兄弟便是巾山、明山、獨山的三山之神。
唐代文豪韓愈任潮州刺史時,當地洪水泛濫,居民祈求三山止雨,洪水果然消退。韓愈便將三山奉為「界石神」,後賜敕額「明貺」。
三山國王信仰傳播廣泛,不僅流行於廣東東部地區,還流傳至香港、台灣、東南亞等地。台灣的三山國王聖誕,定在二月廿五日;廣東的三山國王出遊,則定在正月初十或十五。
據不完全統計,粵東地區的三山國王廟超過200座。汕頭市濠江區就有38座三山國王廟,其中汕頭、揭陽、潮州和汕尾等地,均有大量三山國王廟宇。
三山國王廟宇分佈表格
城市 | 三山國王廟數量 |
---|---|
汕頭 | 65 |
揭陽 | 60 |
潮州 | 25 |
汕尾 | 109 |
濠江區 | 38 |
陸丞相禱三山:信仰與景色的交響樂
陸丞相禱三山,是一個充滿信仰與美景傳奇的典故。相傳,宋末元初的丞相陸秀夫,在崖山海戰中戰敗,抱著幼主昺帝跳海殉國。而在臨終前,他曾祈求三山庇佑,留下「遺疏在三山」的千古佳話。
陸丞相的信仰
陸秀夫是南宋末年的最後一位丞相。他一生忠君愛國,堅守傳統儒家思想。崖山之戰前夕,他面對元軍的強大攻勢,誓死不降,決心與宋朝共存亡。
在危急關頭,陸秀夫率領軍民奮力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而敗退。他抱著幼主昺帝登上小船,逃到南海。然而,元軍緊追不捨,陸秀夫為保護昺帝,毅然決然跳海殉國。
三山的庇佑
相傳,陸秀夫在跳海前,曾向三山祈求庇佑。三山,即金門的金門山、廈門的鼓浪嶼和馬祖列島的馬祖。這三座島嶼自古以來就是民眾的信仰中心,陸秀夫相信三山神明會庇佑他和他忠君愛國的事業。
據説,陸秀夫的遺疏漂流到三山,被當地人拾獲。他們感嘆陸秀夫的忠烈,紛紛建廟祭拜,奉他為神明。至今,在三山各地還保存著供奉陸秀夫的廟宇。
壯麗的景色
陸丞相禱三山的傳説也與三山的壯麗景色密不可分。金門的金門山,以其雄偉的太武山和美麗的海灘聞名;廈門的鼓浪嶼,以其別緻的建築和迷人的海岸線著稱;而馬祖列島,則以其奇特的藍眼淚和豐富的島嶼生態而聞名。
三山的景色與陸秀夫的忠烈故事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令人動容的歷史風光畫卷。每年的清明節,人們都會前往三山祭拜陸秀夫,緬懷他的忠勇精神,並欣賞三山的壯麗美景。
文化遺產
陸丞相禱三山的傳説不僅是一個歷史故事,更是一個珍貴的文化遺產。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忠君愛國、堅守信仰的傳統美德。同時,三山也因陸秀夫的傳説而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內涵,成為人們緬懷歷史,寄託情感的所在。
相關景點
景點 | 所在地 | 相關內容 |
---|---|---|
太武山 | 金門縣 | 陸秀夫屯兵抗元之地 |
莒光樓 | 莒光鄉 | 陸秀夫閲兵之地 |
鄭成功紀念碑 | 金城鎮 | 紀念鄭成功抗清,延續明朝衣冠 |
黃岐山 | 同安區 | 元軍入侵南宋首戰之地 |
萬enstein | 鼓浪嶼 | 陸秀夫遺疏漂流至鼓浪嶼 |
南湖公園 | 鼓浪嶼 | 陸秀夫曾在此屯兵 |
馬祖北竿 | 馬祖北竿鄉 | 陸秀夫遺骨漂流至此 |
馬祖東莒 | 馬祖東莒鄉 | 陸秀夫忠烈廟 |
馬祖南竿 | 南竿鄉 | 陸秀夫威靈廟 |
陸丞相禱三山的傳奇故事,將三山的歷史、文化和美景完美地融為一體,成為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不僅激勵著世人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為三山增添了獨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著無數遊人和香客前往朝拜。
延伸閲讀…
三山國王- 維基百科
發源於粵東,傳播至海外的神明-三山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