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葬」與「造葬」的異同
「葬」與「造葬」雖同為安葬先人,但兩者實有差異。
位置不同
「葬」埋於墳墓,「造葬」則涉及陽宅與陰宅的營造,位置迥異。
價格不同
同區而言,「造葬」較「葬」昂貴,因其工序繁複、耗費較高。
方式不同
「葬」於墓地選址下葬。「造葬」則講究風水,規模與安葬所佔面積亦異。
方式相異
「葬」為單純下葬;「造葬」則集選址、規劃設計於一體,過程更加繁瑣。
材料不同
「葬」使用壽衣、棺木等基本用品;「造葬」則須考量文石、石雕等各種材料。
規模不同
「葬」以單墳為主;「造葬」則包含墓園、祠堂等較大型建築羣。
意義不同
「葬」注重死後安息;「造葬」則寄託逝者永垂不朽、庇佑後代之願。
影響不同
「葬」對後代影響較小;「造葬」則關係後世運勢、財運、健康等方面。
造葬:古今中外喪葬文化中的祭奠與哀思
造葬之定義與起源
「造葬」一詞意指在死者生前或死亡後,根據其生前願望或後人哀思,預先或臨時建造的墓葬或紀念性建築。「造葬」之習俗淵源流長,可追溯至古代先民對靈魂不滅與祖先崇拜的信仰,旨在讓死者得以安享永眠之地。
各國古今造葬習俗
時代 | 地區 | 造葬形式 | 特點 |
---|---|---|---|
古埃及 | 埃及 | 金字塔 | 富麗堂皇,成金字塔形,象徵法老王的權利和永恆。 |
古中國 | 中國 | 陵墓 | 規模宏大,依山勢而建,具備復合式的建築羣。 |
古希臘 | 希臘 | 墓碑 | 多為大理石材質,刻有死者姓名、生卒日期和讚美銘文。 |
古羅馬 | 羅馬 | 地下墓穴 | 挖鑿於地下,以拱形結構支撐,埋葬平民百姓。 |
古印度 | 印度 | 舍利塔 | 佛陀遺骨的存放處,造型多樣,具有宗教意義。 |
中世紀 | 歐洲 | 教堂陵墓 | 與教堂建築相連,供教皇、主教或貴族安葬。 |
文藝復興 | 歐洲 | 紀念碑 | 雕刻精緻,歌頌逝者的功績和美德,多置於公共場合。 |
近代 | 美國 | 家族墓園 | 私人墓地,供同一家族成員安葬,具備公園化設計。 |
現代 | 全球 | 紀念館 | 振興民族精神、紀念重大事件或人物,具備紀念、教育和社會意義。 |
古今中外造葬的材料與造型
材料 | 時代 | 地區 | 造型 |
---|---|---|---|
石材 | 古埃及、古中國 | 金字塔、陵墓 | 方形、梯形 |
木材 | 古希臘、古羅馬 | 墓碑 | 圓柱形、方柱形 |
磚瓦 | 中世紀、近代 | 教堂陵墓 | 家族墓園 |
混凝土 | 現代 | 紀念館 | 多種造型,象徵性較強 |
造葬與現代意義
現代社會,造葬的意義有所轉變,不再僅限於寄託哀思,更注重紀念、教育和社會功能:
- 心理寄託:提供家屬一個哀悼和銘記逝者的空間。
- 歷史見證:記錄歷史事件、人物功績,傳承文化。
- 社會教化:彰顯社會價值觀,激勵人們向善向美。
- 觀光旅遊:成為重要的文化旅遊資源,促進經濟發展。
結論
「造葬」文化作為人類對死亡的回應,反映了不同時代和地區的喪葬理念與祭奠習俗。從古代金字塔的宏偉到現代紀念館的多元,造葬形式不斷演變,但其核心意義—對逝者的尊重、哀思與紀念,始終未曾改變。透過造葬,我們不僅追憶先人,更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傳承文化並促進社會和諧。
延伸閲讀…
請問安葬、造葬有什麼區別?
陰宅造葬實務非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