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清宮秘辛:遭母連累的乾隆嫡子永璂
事件始末
乾隆四十年
《御製滿蒙文鑑總綱》告成,乾隆皇帝盛讚永璂之作。
乾隆三十六年
永璂任《御製滿蒙文鑑總綱》編纂總綱,年僅二十歲。
乾隆三十五年
永璂與博爾濟吉特氏成婚。
乾隆三十一年
孝賢皇后崩逝,十二阿哥永璂時年僅十四。
乾隆三十年
永璂因生母斷髮事件而失寵。
生平概況
永璂生於滿清宮廷,為閑散宗室,過繼永瑆第四子綿偲為嗣。其母繼皇后那拉氏因斷髮惹惱乾隆皇帝,被收回皇后寶冊,永璂受牽連,終身備受冷落。永璂著有《日課詩稿》,收錄其平素詩詞。
後世影響
清宮劇《如懿傳》中,繼後如懿的原型即為那拉氏。劇中描繪其斷髮明示與乾隆決裂,並導致十二阿哥永璂受罰。此事件也引起後世學者討論清宮規矩與親情衝突。
附錄表格
事件 | 時間 | 當事人 |
---|---|---|
斷髮事件 | 乾隆三十年 | 那拉氏 |
《御製滿蒙文鑑總綱》編纂 | 乾隆三十六年 | 永璂 |
成婚 | 乾隆三十五年 | 永璂、博爾濟吉特氏 |
逝世 | 乾隆四十一年 | 永璂 |
永璂:清朝悲情皇子,乾隆帝的親侄兒
永璂(1752-1776),清朝愛新覺羅氏,滿洲鑲黃旗,是乾隆帝的親侄兒,果親王允禮第六子,生母為側福晉李佳氏。永璂自幼聰慧,深得乾隆帝的寵愛,被封為鎮國公,後又晉封為貝子。然而,他的命運卻極為悲慘,在25歲時因患上天花而英年早逝。
生平和早逝
1752年1月25日,永璂在北京生下。乾隆帝非常喜愛這個侄兒,賜名「永璂」,寓意為「永遠康寧」。幼年的永璂天資聰穎,讀書寫字過目不忘。乾隆十三年(1748年),永璂奉旨入學上書房,與弘曆的皇子同窗讀書。永璂成績優秀,深得老師和乾隆帝的讚賞,被譽為「神童」。
乾隆十八年(1753年),永璂被封為鎮國公。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再次晉升為貝子。乾隆帝曾對大臣們説:「永璂聰慧有度,朕甚是喜愛。將來弘歷歸天後,朕有意將他過繼給弘曆,承繼皇位。」由此可見,乾隆帝對永璂的器重。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乾隆四十年(1775年),永璂不幸染上天花。當時,天花是一種極其致命的疾病。乾隆帝派來太醫為永璂診治,但無濟於事。同年9月27日,永璂因病逝於北京,年僅25歲。乾隆帝聞訊悲痛欲絕,追封永璂為榮親王,諡號為「端敏」。
永璂與弘曆
永璂與乾隆帝的侄子關係十分密切,既是親人,也是君臣。乾隆帝對永璂的疼愛溢於言表,經常賞賜金帛器物,甚至親筆寫信慰問。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帝南巡時,特地將永璂帶在身邊,讓他長見識。
永璂對乾隆帝也非常孝順。乾隆帝每次南巡,永璂都隨駕護送,寸步不離。乾隆帝六次東巡,永璂也參加過四次。乾隆帝外出巡幸,有時會讓永璂代行監國之責。
乾隆帝曾經想過將永璂過繼給弘曆,承繼皇位。然而,這個想法遭到了弘曆的反對。弘曆擔心永璂繼位後會奪走自己的兒子永琰的皇位,因此極力阻止乾隆帝的計劃。
悲慘命運
永璂的悲劇命運,始於他與弘曆之間複雜的關係。弘曆既是他敬重的叔父,也是他繼承皇位的障礙。乾隆帝的寵愛讓永璂成為了眾矢之的,弘曆和他的黨羽對他虎視眈眈。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永璂病逝後,弘曆立即派人查抄了他的府邸。弘曆聲稱永璂生前謀逆,將參與其中的人員全部處死。永璂的家人也被牽連,他的側福晉被逼自盡,兒子也被革去爵位。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得知弘曆對永璂的陷害,才下旨為永璂平反。但為時已晚,永璂的英名早已被玷污,他的家人也蒙受了巨大的苦難。
諡號之謎
永璂的諡號為「端敏」,一般解釋為「端方有德,明敏過人」。但有學者認為,這個諡號另有玄機。
「端敏」兩字拆解開來看,分別為「端」和「敏」。「端」有「嚴謹」、「端正」的意思,「敏」有「聰慧」、「靈敏」的意思。結合永璂的生平來看,這個諡號可能暗藏了對弘曆的諷刺。
弘曆在朝堂之上表現得嚴謹正派,但實際上卻心胸狹隘,手段狠辣,迫害忠良。而永璂生性聰慧,敏於事理,卻慘死於弘曆之手。用「端敏」二字為諡號,既是對永璂的褒獎,也是對弘曆的無聲譴責。
延伸閲讀…
愛新覺羅·永璂_百度百科
如懿斷髮害慘兒!永璂遭乾隆狠心厭棄23歲離世下場悲涼
永璂評價
永璂的一生短暫而悲慘。他生而聰慧,深受乾隆帝的器重,卻因與弘曆之間的關係而蒙受不白之冤。永璂的事跡雖然鮮為人知,但他的悲情故事卻值得後人深思。
人物簡歷
年份 | 事件 |
---|---|
1752年1月25日 | 出生於北京 |
1748年 | 入學上書房 |
1753年 | 封為鎮國公 |
1758年 | 晉封為貝子 |
1775年 | 感染天花 |
1776年9月27日 | 病逝於北京,年僅25歲 |
1776年 | 追封為榮親王,諡號「端敏」 |
永璂與乾隆帝關係對比
乾隆帝 | 永璂 | |
---|---|---|
關係 | 叔伯 | 親侄兒 |
態度 | 疼愛、器重 | 孝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