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地磁場
概述:
地磁場是一個大致類似於磁棒置於地心指向南極而產生的磁場,在地球周圍形成一個彗星形狀區域。它受到太陽風的影響和阻撓,形成一個被稱作磁層的區域。
形成:
地球內部的高温和壓力下,地核中的鐵磁質元素帶電,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趨於向壓力較低的地幔移動,使地核帶正電,地幔附近帶負電。這些電荷的流動和太陽、月亮引力的作用以及地核自轉與地殼、地幔的不同步運動,共同產生了地球磁場。
發現與探索:
1600年,吉爾伯特提出地磁場與地球關係的理論。1893年,高斯建立了描繪地磁場的數學方法。迄今為止,科學家掌握了地磁場的規律,但仍無法完全解釋其成因。
起源假設:
物理理論:旋轉電荷假設、地核發電機效應假設、漂移電流假設、熱力效應假設和霍爾效應假設。
異於已知理論:重物旋轉假設,認為旋轉體具有磁矩,與是否帶電無關。
分佈與變化:
地磁場並非完全對稱,其兩極並不與地理兩極重合。磁極位置也會漂移,並發生磁極倒轉現象。例如,7600萬年間發生過171次磁極倒轉。
地球磁層:
太陽風受到地磁場阻撓,在地球外部形成一個磁層,阻止太陽風直接衝擊地球。磁層包括等離子層和範艾倫輻射帶,它們對太空天體發射和衞星通訊產生影響。
測量和應用:
地磁場可用羅盤測量,槍代指南針用於導航。地磁場保護地球免受太陽風中帶電粒子的侵害,並被某些生物用於磁場感知。
地球磁力線方向
地球磁力線是從地球內部延伸到外部的假想線條,表示地球磁場的方向。地球磁場是由地球內部的液態鐵核運動產生的,這些運動產生了電流,進而產生了磁場。
地球磁力線方向的變化
地球磁力線方向並非固定不變,而是會隨著時間而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是緩慢的,也可能是劇烈的。緩慢的變化稱為地磁偏流,而劇烈的變化稱為地磁逆轉。
地磁偏流
地磁偏流是指地球磁極緩慢移動的過程。北磁極和南磁極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移動,導致地球磁場的整體方向發生變化。地磁偏流的速率通常很緩慢,每年約移動幾公里。
地磁逆轉
地磁逆轉是指地球磁極互換的過程。北磁極變為南磁極,南磁極變為北磁極。地磁逆轉並不頻繁,平均每隔幾十萬年才會發生一次。最後一次地磁逆轉發生在約 78 萬年前。
地球磁力線方向對羅盤的影響
地球磁力線方向對羅盤的影響很大。羅盤的指針會指向地球磁場的北極,因此通過觀察羅盤指針的方向,可以確定地球磁力線的方向。
地球磁力線方向測量方法
有許多方法可以測量地球磁力線的方向,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