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下山 |
---|
喧鬧過後,老蕭回顧往事,越説越起勁,指手畫腳起來:「這五虎下山是發生在清朝的時候,到我是第六代啦!漳平僅有的客家村北寮。鄉裏(村子)那時叫作客寮,顧名思義就是我們客家人員(客家人)搭寮而居的地方。」 |
在這半土半客的言語間,我不禁意猶未盡。我突然感到身體有點兒異樣。全身上下涼絲絲,熱滋滋,臉不由火辣一陣,心不由提了老高又猛摔下去。 |
正在這時,老蕭又開始賣起了關子:「客家人員(客家人),對於龍巖地區來講(説)並不陌生。但是對於漳平卻是鮮為人知。」怎麼漳平也有客家人員的呢?一陣疑惑不禁湧上我的心頭。 |
老蕭的話匣子停了停,一臉心酸,稍息片刻,繼續開講:「漳平雖然講是講閩南話,但是也有我們這些客家後裔。」咦?怎麼有點兒似曾相識?「聽講全漳平二八萬人,就有五千是我們客家人員。」我補充説。 |
「嗯!我們的祖公就是客家人員,是「五虎」當中的莊嚴。」老蕭又開始娓娓道來。打破砂鍋問到底吧!我不禁對這五虎的由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忍不住不得不問。老蕭看了我一眼,長嘆一聲,接著説:「這『五虎』啊!是五個異姓兄弟。家是廣東梅縣。梅縣那時叫嘉應州。」 |
聽著聊著,我不由入神起來。回去寫篇隨筆吧!一路上我冥思苦想地構思著,打起了腹稿,寫在手機裡:漳平,地處閩西南,是操著閩南語,流著客家血的「新新人類」——龍巖人。這些人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在那兩百多年前,粵東梅縣松源和鬆口兩鎮的五個年輕人為了謀生,相邀舉家越過東江順著九龍江來到寧洋溪(今九鵬溪)畔的一座大山腳下。這就是「五虎」。 |
初來乍到,他們忍氣吞聲地給當地人打起了長短工。跟這個地方的所有人一樣,置房買地也成了他們的夢想。靠打工賺錢是賺不了幾個錢的,而且還要等到猴年馬月。較好的土地都已被先入為主了,只剩下這山上。山上不僅是深山老林,據説還有老虎,一般人大都為此望而卻步。他們過來勘察了。沒有路?車到山前必有路嘛!有老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位置啊!又離打工的地方近。錢不好賺啊!山頂日(白天)做工,暗(晚上)開山,這樣才會雙管齊下兩不誤。那就團結起來吧!其義斷金嘛! |
來個桃園三結義,五個人結為金蘭。老鄉變兄弟。要有個家嘛!要有家就要有錢,要有錢,就要有平台;要有平台,就要有能力;要有能力,就要有力量。他們就聯合起來向東家要了山上的經營權。當然,山上跟山下的人是沒關係的,但是人家畢竟住久了,根基深。「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啊!新家是我家,上山後這五兄弟咬咬牙,一路劈荊斬棘,挺進深山老林。田是不好種了,先搞點副業吧!於是乎,入鄉隨俗地選擇了茶,披星戴月地開起山種著茶來。 |
數年後,「功夫不負有心人」,頗有成效,也發家致富了。有道是「苟富貴毋相忘」,就繼續託人鴻雁傳書,招引老家的父老鄉親也參加到這開山的洪流中來吧!一傳十,十傳百,兩個古鎮像炸開了鍋一樣,移民漳平的家族如同雨後春筍猛增到近十個,遍地開花了周邊四個鄉村。人越聚越多,山上的草寮仔也轉眼間秦磚換漢瓦,變成了一個聚落。就在山鄉鉅變之際,一方面當地人大兵壓境,要決一雌雄。而另一方面是「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像一方驚堂木重重地拍打在桌上,響徹雲霄!內外矛盾交織在一起,是先解決內部?還是先解決外部的呢?族羣危亡的時刻已經來到了,這不是句危言聳聽的話,而是實話實説。五兄弟當機立斷,眾志成城聯合起來先是一致對外,等勝利了再説。 |
對抗,肯定是再所難免的。那就去準備口水戰和肉搏戰,與此同時還要準備好刀槍長矛等武器。雖説這是冷兵器,但防人之心不可無,防不勝防啊!更何況當地人的閩南民繫有著械鬥的傳統,自身的客家民系也有著同樣的歷史。還從大陸打到了台灣,鬥到了海外。果然不出所料,兩軍對壘廝殺起來。先打再説吧!當地人拉開了陣勢,他們也毫不畏懼地迎頭痛擊起來。兩方人馬展開了巷戰。反正獨在異鄉為異客,打了個你死我活算了,大不了來的時候是赤條條地來,走的時候也就赤條條地走吧!雖然非常想保存實力,紮根在這方水土,但畢竟這裏比老家好,有著更多的機會,大家千里迢迢的來到這裡也是很不容易的。但是,要有這股勁兒。這種精神!這種氣勢!這種氣魄!為了這口氣! |
對手是有顧慮的,又要面子,而且爭強好勝又不是古已有之,本性還是好的,就是實力沒那麼強,本質是不行的。五兄弟如同猛虎出山越殺越勇,以不達目的就誓染虎仔山,擊退了對方。這對手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捲土重來是必然的,接二連三也是肯定的。但是,這畢竟是階段性的勝利。這可是祖訓啊!不知誰説了這麼一句話。一時鴉雀無聲。過了良久,才輕聲合計著。終於約定成俗:操客家話,起屋哈(圍屋。 |
黑壓壓的一片進行著客家習俗,漫山遍野迴盪客音。 |
聚落在經濟發展也舊貌換新顏,一架架草寮被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圍屋所取代。時光流逝,虎山上,客家人繁衍生息,不斷壯大;虎山下,閩南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我們不能總在山上過吧?我們也要好生活。」一句質樸的語言劃開了沉悶的時空。從虎山上傳到虎山下。虎山上沸騰了,五兄弟協商了一番。虎山下譁然了,一個個大姓家族商量著對策。「心動不如行動」,五兄弟殫精竭慮地思索著,下山是必然的抉擇,是生活,更是生存的唯一出路,固守山上是毫無意義的。虎山上下應該是和睦相處,互為往來,各取所需的。一席話讓周圍一些有顧慮的前輩們無言以對。對於他們來講,可是耳熟能詳的「過東江」…虎山上,眾志成城擰成一股繩。説幹就幹,找個人到處説説:「老死不相往來」是不可能的。下山後自立更生,和山下的合二為一一起謀生自然那是更好。山下的閩南人心中的疑團逐漸煙消雲散的時候,山上的五兄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頂風冒雨下虎山。 |
從虎山上到虎山下的路途中,一些細節,由於時間的推移,隨之湮沒殆盡了。但是可歌可泣,盪氣迴腸的景象是可以肯定的。虎山往事就像一篇史詩,一部跨越時空的史詩。套用一部名著的話,那就是「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啊! |
時至今日,虎山無不激起客鄉兒女的心潮,前僕後繼,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環境,和睦相處安居樂業。正所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啊!更難能可貴的是,虎山上的五兄弟下山後雖然操著曾經是對手的閩南話,但骨子裡的客家本色,虎的本色卻是毫不動顏。每年仍「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絡繹不絕地重返虎山,重返虎穴,祭祀著,不厭其煩地説著,大同小異的一句話:「我們是客家人員,是五虎的後代,祖公是五虎,『五虎下山』搬來的。」 |
「我叫王碧涯,現年二十六,是農家夥子(農民)。」説著給我打了聲招呼。呵!還挺高大的。隨聲望去,一旁站著四位後生。先是中間的一位打開話匣子:「我叫何荊輝,現在二十二,是做茶的。」説完想挺身而出又退縮了回去。「敝人張紫千,號大夏,系一書生耳,年方三七。」哦,輪到左邊的介紹了,只見他邊説邊拱起手來,説完撇了一下嘴。旁邊的兩位少年邁開步子站了出來:「在下蕭旭卿,這是我的表弟梁昊卿,都是十八歲,一起來開茶山的。」説著向我掬了個躬。 |
「我們正在合計著。」為首的張紫千輕聲説。説著給我分析起形勢來:王家、何家、張家、蕭家、梁家和先入為主的鄧家,雖處同一條溪岸上的村落,但是「一隻鷓鴣仔佔一座山頭」,各居一方。鄧家苦心孤詣經營了六百多年,受困於「種田錢萬萬年」的思想,認為黃梁一夢般的一夜暴富近於荒誕不經。但是,鄧家他們面對突如其其來的我們接二連三地從梅縣如潮水般湧來的謀生大軍,不禁啞然。遷徙,就睜隻眼閉隻眼,算了。但仔細一想,這羣人越聚越多,料想不到暫且不説,更讓人 |
五虎下山意思——典故解析與寓意闡釋
五虎下山意思
「五虎下山」是一個成語,比喻實力強大的人物或勢力同時出動,形容氣勢浩大、不可阻擋。
典故出處
「五虎下山」的典故出自明代小説《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五虎將大破曹軍寨」。故事中,曹操率領大軍攻打荊州,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位武將奉命出戰。五人合力奮戰,大破曹操軍隊,取得了赤壁之戰的決定性勝利。
歷史記載
《三國志》並未記載「五虎下山」的具體事件,但有記載五位武將在赤壁之戰中的英勇表現。關羽斬殺了曹將顏良和文醜,張飛嚇退了曹將夏侯惇,趙雲單騎救助劉備,馬超和黃忠亦立下戰功。
寓意闡釋
「五虎下山」的寓意十分豐富:
寓意 | 説明 |
---|---|
實力強大 | 五虎將是蜀漢陣營中最強大的武將,他們同時出動,代表著不可輕視的力量。 |
團結一致 | 五虎將雖然性格不同,但他們在戰場上團結一致,共同奮戰,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
氣勢浩大 | 五位武將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出動,氣勢如虹,令人聞風喪膽。 |
勢不可擋 | 五虎將的實力和團結,讓他們成為敵人的噩夢,所向披靡,不可阻擋。 |
勝利的象徵 | 五虎下山戰勝了曹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象徵著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 |
現代應用
「五虎下山」成語在現代社會中廣泛應用,用於形容以下情況:
- 實力強大的團隊或組織共同行動,發揮出巨大的影響力。
- 重要人物或勢力同時出面,解決重大問題。
- 重大事件或項目同時啟動,引發廣泛關注。
- 勢頭強勁,不可阻擋的情況。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