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引言
自古官制綿延,丞職赫赫有名,輔佐君王,匡扶社稷。丞官源遠流長,其名藴藏深意,其職責綿延不絕,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丞職之定義
丞者,承也;相者,助也。丞,通「承」,意為輔佐,承接君主的旨意。官職中帶丞字者,通常為君主之副手或輔佐官員。
歷代丞職
歷朝歷代,丞職官名眾多。秦始置丞相,為宰相之副手。漢代沿襲,中央及地方官吏設置大理丞、府丞、縣丞等佐官,協助正職官員。
御史中丞
漢哀帝廢除御史大夫後,以御史中丞為御史台之長官。此後各代沿用,御史中丞成為監督百官、奏劾不法的要職。
驛丞
清朝驛站長官稱驛丞,負責管理驛站事務, обеспечивая 順暢的訊息傳遞,維繫疆域穩定。
丞職之表徵
| 官職 | 簡介 | 朝代 |
|—|—|—|
| 丞相 | 宰相之副手 | 秦代 |
| 大理丞 | 協助大理寺處理刑獄案件 | 西漢 |
| 府丞 | 協助府尹管理府務 | 西漢 |
| 縣丞 | 協助縣令治理縣政 | 西漢 |
| 御史中丞 | 負責監察百官,彈劾不法 | 東漢 |
| 驛丞 | 負責管理驛站事務,保障訊息傳遞 | 清代 |
丞:字義探析與用法剖析
「丞」一字在中文中具有多重涵義,既可作為職稱,也可作為助手的稱謂。本文將深入探討「丞」的字源、職官制度中的用法、現代應用及慣用語等面向,提供全面且深入的理解。
一、字源溯源
「丞」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時期,其字形由「手」部(表示動作)和「頁」部(表示文書)組成,表示「佐理政務」之意。後續在金文和篆文中,「丞」字的字形逐漸演變,但基本義涵保持不變。
二、職官制度中的「丞」
在古代中國的職官制度中,「丞」是一個重要的職稱,通常指居於長官之下的佐理官員。其職責包括協助長官處理政務、上達政令、下達指示和監察屬吏等。
朝代 | 職稱 | 主要職責 |
---|---|---|
周朝 | 國丞、卿大夫之丞 | 協助王或諸侯國君治理國家、輔佐卿大夫 |
秦朝 | 郡丞、縣丞 | 輔佐郡守、縣令,綜理郡縣事務 |
漢朝 | 尚書丞、御史丞 | 協助尚書令、御史大夫處理朝政 |
魏晉南北朝 | 大丞相丞、侍中丞 | 輔佐丞相、侍中處理軍政 |
唐朝 | 左右丞、中丞 | 輔佐中書令和宰相處理朝政 |
宋朝 | 左右丞相、左右丞 | 協助宰相處理政務 |
元朝 | 平章政事丞、資政院丞 | 輔佐中書令和資政院處理朝政 |
明朝 | 內閣大學士丞、六部尚書丞 | 輔佐內閣首輔和六部尚書處理政務 |
清朝 | 軍機大臣丞 | 輔佐軍機大臣處理朝政 |
三、現代應用及慣用語
現代漢語中,「丞」字仍然使用,主要有以下用法:
- 作為職稱或助手的稱呼:如「副丞」、「參謀丞」、「技術丞」等。
- 表示輔佐或協助的意味:如「輔丞」、「助丞」、「補丞」等。
- 用於慣用語中:
慣用語 | 意思 | 出處 |
---|---|---|
左右丞相 | 比喻親信左右手 |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
宰相肚裡能撐船 | 比喻宰相氣度寬宏,能容忍異己 | 《資治通鑑·唐紀》 |
一字千金 | 比喻文章或字跡極其珍貴 | 《漢書·東方朔傳》 |
四、結論
「丞」字作為一個重要的中文詞彙,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從其字源的演變到古代職官制度的應用,再到現代漢語的用法和慣用語,都反映了「丞」字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透過深入瞭解「丞」字的字義與用法,我們得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現代漢語的應用。
延伸閲讀…
丞-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漢語多功能字庫- 字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