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季風風向對台灣的天氣影響其實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大,尤其是每年春夏交替的時候,那個風向一轉變,整個天氣型態就跟著大洗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氣候現象,順便幫大家整理一些實用的資訊。

說到季風,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颱風,但其實中國季風風向的變化才是影響我們日常天氣的幕後黑手。每年大概從4月開始,溫暖潮濕的東南季風就會從南海吹過來,這時候台灣就會進入典型的梅雨季節,衣服怎麼曬都曬不乾,出門不帶傘簡直是在賭運氣。到了7、8月,季風更強勁,配合太平洋高壓的影響,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颱風季節了。

這裡幫大家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季風變化表,一看就懂:

季節 主要風向 影響地區 天氣特徵
春季 東南風 華南、台灣 溫暖潮濕,多雨
夏季 西南風 全中國東部 高溫多雨,颱風多
秋季 西北風 華北、東北 乾燥涼爽
冬季 東北風 全中國東部 寒冷乾燥

特別要提醒的是,現在正值9月中旬,正是季風轉換的過渡期。這時候中國大陸開始吹西北風,但台灣這邊還是會受到殘留的西南風影響,所以天氣特別不穩定,可能早上還出大太陽,下午就突然下起大雨。這種天氣最麻煩了,建議大家出門還是隨身帶把折疊傘比較保險。

說到這個季風轉換,其實對農民來說超級重要。像我阿公以前種稻子,都要看季風的臉色吃飯。如果季風來得晚,插秧的時間就要往後延;要是季風提早報到,可能還沒收割就遇到颱風,整年的心血就泡湯了。現在雖然有氣象預報,但老一輩的人還是會觀察天上的雲和風向,這些經驗真的很有智慧。

中國季風風向

中國季風到底是什麼?3分鐘讓你搞懂基本原理!每次聽到氣象預報說「季風增強」就一頭霧水嗎?其實季風就是隨季節改變方向的風系啦,在中國特別明顯是因為我們這塊大地剛好夾在最大的海洋和陸地中間,夏天陸地熱得快就像個大火爐,空氣上升後海洋的涼風就補進來;冬天反過來陸地冷得快,風向就倒過來吹向海洋,這種規律的風向變化就是季風的本質。

要更清楚理解季風怎麼運作,可以看看這個簡單對照表:

季節 陸地溫度 海洋溫度 風向 帶來天氣
夏季 升溫快 升溫慢 東南風 潮濕多雨
冬季 降溫快 降溫慢 西北風 乾燥寒冷

中國的季風特別厲害是因為我們有世界最大的青藏高原當「加熱器」,夏天太陽一曬高原熱空氣拼命往上衝,把印度洋的水氣都吸過來,這就是為什麼華南夏天老是下暴雨。而冬天西伯利亞冷空氣積在那邊,一有機會就往南衝,台北濕冷的冬天就是這樣來的啦!季風不只影響天氣,連古人種稻都要看它臉色,所謂「季風農業」就是配合這個自然節奏來耕作。

講到台灣的季風就更具體了,夏天那個悶熱到爆的西南氣流其實就是季風的一種,把南海的水氣全部往我們這邊送,所以午後雷陣雨特別多。冬天換東北季風當主角,基隆、宜蘭那邊下雨下到懷疑人生,中南部反而相對乾燥,這種南北差異也是季風搞的鬼。漁民最懂這個,冬天捕烏魚、夏天抓鰻苗都要看季風臉色,幾百年來都是這樣靠天吃飯的。

台灣人必看!中國季風對我們天氣影響有多大?每次一到換季的時候,台灣的天氣就變得超級不穩定,其實這跟中國大陸的季風系統有很大關係。季風就像是一個超大電風扇,把中國內陸的空氣往我們這邊吹,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溫度、濕度,甚至連下雨的機率都跟它有關。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跟我們日常息息相關的天氣現象。

說到季風影響,最明顯的就是冬天那股冷到骨子裡的東北季風。這些從中國華北、華中吹來的冷空氣,經過台灣海峽時還會吸飽水氣,讓北部、東北部變成又濕又冷的鬼天氣。特別是陽明山、基隆一帶,常常一個禮拜都看不到太陽。不過中南部就幸福多了,因為中央山脈幫忙擋住大部分冷空氣,所以冬天反而比較乾爽舒服。

夏天情況就完全相反,這時候是西南季風的天下。從中國華南、南海吹來的暖濕空氣,讓全台灣都像在蒸籠裡一樣。最麻煩的是這種季風常常夾帶午後雷陣雨,有時候雨勢大到連馬路都會瞬間變成小河。而且你有沒有發現,這幾年的颱風路徑也跟季風有關?當季風特別強的時候,颱風就容易被往台灣這邊帶,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颱風會突然轉彎來找我們。

季風類型 主要影響時間 台灣受影響區域 典型天氣特徵
東北季風 10月~隔年3月 北部、東北部 陰雨綿綿、濕冷
西南季風 5月~9月 全台 悶熱、午後雷雨
梅雨季 5月~6月 全台 連續性大雨

其實季風帶來的也不全是壞處,像農民就很依賴這些規律的天氣變化。春末夏初的梅雨就是靠西南季風帶來的水氣,讓水庫能夠補滿,不然台灣早就缺水缺到不行了。還有那些靠天吃飯的漁民,也會根據季風變化調整出海時間,畢竟安全最重要。就連我們平常洗衣服、曬被子,懂得看季風走向的話也能事半功倍,不用擔心突然下雨把辛苦洗好的衣服又淋濕。

這幾年氣候變遷讓季風的規律越來越難捉摸,有時候該來的雨不來,不該來的時候卻下個不停。像去年冬天東北季風就特別弱,導致北部幾乎沒什麼下雨,水庫水位一直拉警報。而夏天的西南季風又變得比以前更強,帶來破紀錄的暴雨,造成不少災情。這種變化真的讓人很頭痛,連氣象專家都說現在的預報難度比以前高很多。

中國季風風向

最近天氣變化好大,大家是不是也感覺到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什麼時候中國季風最強?季節變化一次看懂」這個話題。其實中國的季風變化跟我們台灣的天氣也很有關係,特別是颱風季節來臨時,常常會受到影響呢!

中國的季風主要分為冬季風和夏季風兩種,強度會隨著季節交替而改變。夏季風通常從5月開始增強,到7-8月達到巔峰,這時候暖濕氣流從海洋吹向陸地,帶來豐沛的雨水。特別是華南地區,常常會出現暴雨天氣,台灣也容易受到外圍環流影響。而冬季風則是從10月開始發威,到12-1月最強勁,乾冷的空氣從內陸吹向海洋,讓北方變得特別寒冷。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一看就懂季風變化的時間點:

季風類型 開始時間 最強時間 主要影響
夏季風 5月 7-8月 帶來豐沛雨水,華南暴雨
冬季風 10月 12-1月 乾冷空氣南下,北方嚴寒

說到季風的強度變化,其實跟地球自轉、海陸溫差都有關係。夏天時陸地升溫快,形成低壓區,海洋的濕暖空氣就會往內陸跑;冬天則相反,內陸冷得快,高壓讓乾冷空氣往海上吹。這種氣流交換不僅影響中國,整個東亞天氣都會跟著改變。像我們台灣冬天的東北季風,就是受到這個系統的影響。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季風轉換的過渡期,像是4-5月和9-10月,天氣會特別不穩定。這時候冷暖空氣交會,容易形成鋒面,帶來驟雨或雷暴。農民朋友最關心這個時期,因為關係到播種和收成的時機。現在科技發達了,氣象預報越來越準,但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節氣智慧還是很有參考價值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