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越來越關注開發森林的壞處,其實這不只是砍幾棵樹那麼簡單,背後牽扯到的生態問題比我們想像中嚴重很多。台灣雖然不大,但森林覆蓋率曾經高達60%,這幾年卻因為各種開發案慢慢在消失。你可能不知道,當我們把整片山林剷平蓋房子或種經濟作物時,那些原本住在森林裡的動物就會被迫搬家,整個食物鏈都會被打亂。
說到這裡,先給大家看個簡單的表格,整理幾種常見的森林開發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開發類型 | 直接影響 | 間接影響 |
---|---|---|
山坡地開墾 | 土石流風險增加 | 地下水涵養能力下降 |
商業伐木 | 生物棲地破碎化 | 二氧化碳吸收量減少 |
觀光設施建設 | 原生植被破壞 | 野生動物行為模式改變 |
種植單一經濟林 | 土壤養分快速流失 | 病蟲害爆發機率提高 |
最讓人擔心的是,森林開發後常常會引發連鎖反應。像去年南部那個颱風過後發生的嚴重土石流,專家事後分析就發現跟上游過度開發有很大關係。原本樹木的根系可以牢牢抓住土壤,樹冠還能減緩雨水直接沖刷地面的力道,但開發後這些天然防護都沒了,大雨一來當然容易出事。
另外有個很少人注意到的是,森林被破壞後那些原本藏在深山裡的病毒可能會跑出來。就像前幾年全球大流行的疫情,科學家就懷疑跟人類不斷入侵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有關。當猴子、蝙蝠這些原本住在森林深處的動物因為家園被毀而跑到人類活動區域,牠們身上帶的病原體就有機會傳染給人,這種事情在東南亞和非洲已經發生過好幾次了。
還記得小時候常聽長輩說「有樹就有水」,現在才真正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森林就像巨大的海綿,能夠涵養水源、調節氣候。但現在很多地方為了種棕櫚油或蓋工廠,把整片原始林都砍光,結果就是雨季時淹水、乾季時缺水,連帶影響農作物的收成。這些年台灣的極端氣候越來越明顯,跟森林面積減少絕對脫不了關係。
為什麼台灣人該關心森林開發問題?在地視角解析
最近幾年啊,台灣的山林開發議題越來越熱,但很多人可能覺得這跟自己沒什麼關係。其實啊,這些綠油油的山頭跟我們的生活可是緊緊相連的!先不說別的,光是颱風天土石流的新聞就夠讓人頭痛了吧?這些都跟過度開發脫不了關係。而且你知道嗎,台灣的森林覆蓋率雖然看起來不錯,但其實很多都是人造林,生態價值跟天然林根本不能比。
說到森林開發的影響,我們可以用幾個簡單的例子來看:
開發類型 | 直接影響 | 間接影響 |
---|---|---|
山坡地開墾 | 水土流失 | 下游淹水風險增加 |
觀光設施建設 | 棲地破碎化 | 生物多樣性下降 |
道路開闢 | 森林面積減少 | 微氣候改變 |
住在台灣的大家應該都有感覺,這幾年夏天越來越熱,冬天反而沒那麼冷了。這不只是全球暖化的問題,跟我們周邊的森林消失也有很大關係。森林就像天然的冷氣,能夠調節溫度、涵養水源,現在這些功能都在一點一滴流失。更不用說那些住在山裡的動物們,牠們的家被越切越碎,最後可能就消失在台灣這片土地上了。
還有啊,很多人喜歡周末去山上走走,但你有沒有發現有些步道周邊的樹木越來越少?或是溪水變得混濁?這些都是開發帶來的變化。我們常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其實這些自然環境才是真正讓台灣特別的地方。如果不好好保護,以後可能就只能在照片裡看到這些美景了。而且別忘了,台灣很多農產品和茶葉都靠這些山林的水氣和土壤,要是環境惡化,連帶影響的可是我們的餐桌啊!
森林砍伐後會怎樣?這些生態危機你可能不知道,但其實影響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嚴重許多。每次看到新聞報導某處森林又被砍伐,心裡總會揪一下,因為這不只是幾棵樹不見而已,整個生態系統都會跟著崩壞。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森林消失後到底會發生哪些可怕的事情。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動物失去家園。台灣特有的石虎、穿山甲這些可愛動物,牠們的棲息地已經越來越少了。根據林務局的資料,光是這十年來,就有超過20種野生動物因為棲地破壞而瀕臨絕種。而且不只是動物沒地方住,連帶整個食物鏈都會被打亂,最後可能導致某些物種完全消失。
砍伐後影響 | 具體現象 | 嚴重程度 |
---|---|---|
水土流失 | 土石流頻率增加 | ★★★★★ |
氣候變化 | 區域溫度上升 | ★★★★ |
生物多樣性 | 物種數量銳減 | ★★★★★ |
再來是大家比較有感的極端氣候。森林就像地球的冷氣機,能夠調節溫度和濕度。當樹木被砍掉後,那個區域的溫度會明顯上升,降雨模式也會改變。像去年南部大旱,專家就說跟周邊山林過度開發有很大關係。而且沒了樹根抓住土壤,下雨時更容易發生土石流,這在颱風季節特別危險。
最後要說的是空氣品質問題。樹木是天然的空氣清淨機,能夠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氣。當森林面積減少,空氣中的污染物就會增加,這幾年台灣PM2.5超標的天數越來越多,跟森林覆蓋率下降絕對脫不了關係。特別是住在都會區的朋友,應該對霧濛濛的天空特別有感吧。
最近台灣的山林又傳出大面積遭砍伐的消息,讓人不免想問:「誰在砍我們的森林?揭開開發商的真面目」。這些年來,從北到南,從淺山到深山,處處可見整片山頭被剃光頭的慘狀。這些開發案背後,往往都有建商、財團的身影,他們用各種名目申請開發,實際上卻是為了炒地皮、蓋豪宅,把我們珍貴的綠地變成他們的搖錢樹。
你知道嗎?光是過去5年,台灣就有超過3000公頃的林地因為各種開發案消失。這些開發商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先買下農地或山坡地,然後用「農業設施」、「休閒農場」等名義申請變更地目,最後就變成建地。他們總說會做好水土保持,但每次颱風來,這些開發過的山坡地就是最容易發生土石流的地方。
縣市 | 近5年消失林地(公頃) | 主要開發類型 |
---|---|---|
新北 | 520 | 山坡地住宅 |
台中 | 480 | 休閒農場 |
南投 | 650 | 民宿開發 |
屏東 | 320 | 高爾夫球場 |
更讓人生氣的是,這些開發商往往跟地方政府關係良好,審查過程總是能輕鬆過關。他們會找來所謂的「專家」背書,說開發案對環境影響很小,但實際動工後又是另一回事。等到民眾發現不對勁去抗議時,通常都已經來不及了,整片森林早就被砍光光。有些案子甚至會故意選在颱風季或雨季前動工,讓大雨把開發痕跡沖掉,這樣要追查就更困難了。
現在很多開發案還會玩文字遊戲,把「森林」說成是「雜木林」,把「砍樹」說成是「疏伐」。他們最愛說這些樹沒什麼價值,但其實每棵樹都是生態系的重要一環。砍掉一片森林,等於毀掉無數動物的家,也讓我們的土地失去保護。下次如果你家附近的山坡地突然開始整地,千萬要提高警覺,因為很可能又是開發商在搞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