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農曆五月是什麼月?對台灣人來說,這個月份可是充滿傳統習俗與節氣變化的特別時節。農曆五月在台灣民間常被稱為「毒月」或「午月」,因為這時候天氣開始炎熱,蚊蟲孳生,古人認為容易有疫病發生,所以發展出許多驅邪避凶的習俗,像是掛菖蒲、艾草等。
說到農曆五月,最重要的節日當然就是端午節啦!台灣人過端午可不只是吃粽子那麼簡單,各地都有獨特的慶祝方式。像是台南的「取午時水」、鹿港的「龍舟賽」、屏東的「立蛋」活動,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這時候的菜市場也會特別熱鬧,婆婆媽媽們忙著買粽葉、糯米,空氣中都是竹葉的清香。
農曆五月的氣候變化也很有意思,這時候台灣剛好進入梅雨季尾聲,開始轉為典型的夏季天氣。老人家常說「五月節,雨微微」,就是指這個時節的天氣特徵。不過近年來氣候變遷,梅雨越來越不穩定,有時候五月就熱得像盛夏一樣了。
農曆五月重要節氣 | 日期(2025年) | 台灣常見習俗 |
---|---|---|
芒種 | 6月5日 | 開始採收第一期稻作 |
夏至 | 6月21日 | 吃湯圓、補冬 |
端午節 | 5月5日(農曆) | 包粽子、划龍舟 |
農曆五月也是台灣農忙的時節,這時候一期稻作準備收成,農民們開始忙著曬穀、儲糧。鄉下地方常能看到金黃色的稻浪隨風搖曳,空氣中飄著稻穀的香氣。有些地區還會舉辦「謝平安」儀式,感謝神明保佑農作豐收,這可是台灣農村很重要的傳統活動呢。
這個月份在傳統上也被認為是「桃花月」,很多單身男女會特別去月老廟求姻緣。像台北霞海城隍廟、台中樂成宮這些有名的月老廟,在農曆五月香火都特別鼎盛。有趣的是,這時候廟方常常會準備特別的「姻緣袋」,裡面放著紅線、緣粉等吉祥物,讓信徒帶回家祈求好姻緣。
農曆五月到底是什麼月?台灣人一定要知道的傳統月份,這個在台灣俗稱「午月」的時節,其實藏著超多有趣的傳統習俗跟禁忌啦!老一輩的台灣人都說這個月特別「毒」,不是說真的有毒,而是天氣變化大、蟲蛇出沒多,所以發展出很多特別的習俗來保平安喔。
先來看看農曆五月在台灣有哪些別稱跟重要節氣:
別稱 | 由來 | 重要節氣 |
---|---|---|
毒月 | 天氣濕熱易生病 | 芒種(通常6/5-6/7) |
午月 | 地支第五個月 | 夏至(通常6/21-6/22) |
榴月 | 石榴花盛開的季節 |
說到農曆五月,最不能忘記的就是端午節啦!台灣人除了吃粽子、划龍舟,家家戶戶門口掛艾草跟菖蒲的習俗超級重要。阿嬤都會說這些香草可以驅邪避凶,尤其是這個月份特別容易有「穢氣」,所以還要準備香包給小朋友戴。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其實正午時分的「午時水」在傳統習俗裡是能治百病的聖水喔,以前的人會在這天正午去井邊打水存放起來呢。
這個月份還有很多生活小禁忌,像老人家常說「五月不宜嫁娶」,其實是因為以前醫療不發達,怕天氣熱辦婚事容易生病。另外也忌諱搬家、動土,甚至連曬棉被都要選對時間。雖然現代人比較不信這些,但聽長輩講這些傳統還是覺得很有趣,畢竟這些都是台灣人生活智慧的累積啊!
為什麼農曆五月被叫做『毒月』?這些禁忌你知道嗎?
農曆五月在台灣民間習俗中被稱為「毒月」,這個稱呼可不是隨便來的喔!老一輩的人常說這個時節「五毒盡出」,指的是蛇、蠍、蜈蚣、壁虎和蟾蜍這些毒蟲特別活躍。其實這跟台灣夏季高溫潮濕的氣候有關,農曆五月正好是梅雨季節,濕熱的環境讓病菌和蟲害特別容易滋生,所以古人就把這個月視為需要特別小心的時期。
說到毒月的禁忌,那可真是不少!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五月不嫁娶」,老一輩認為這個月結婚容易招來厄運。另外還有「不搬家」、「不動土」的習俗,主要是擔心在這個時節進行重大變動會影響家運。現代人雖然比較不迷信這些,但還是會注意一些衛生習慣,像是避免吃生冷食物、多喝祛濕的茶飲等等。
毒月常見禁忌 | 現代對應做法 |
---|---|
不宜嫁娶 | 避開農曆五月辦婚禮 |
不宜動土 | 延後裝修工程 |
忌食生冷 | 多喝溫熱祛濕茶飲 |
避免戲水 | 選擇安全水域並做好防護 |
其實仔細想想,這些禁忌背後都有它的道理。像是「不宜戲水」這條,因為農曆五月正值雨季,溪水暴漲的意外時有所聞;而「忌食生冷」則是因為這個時節腸胃炎特別容易流行。所以與其說是迷信,不如說是古人累積的生活智慧啦!現在雖然醫療發達,但這些傳統觀念還是值得參考,畢竟預防勝於治療嘛。
在毒月期間,台灣各地也有不少驅邪避毒的習俗。最常見的就是掛艾草和菖蒲,這兩種植物都有驅蟲的效果。有些家庭還會用雄黃酒在小孩額頭上畫「王」字,據說可以避邪。雖然現代人可能覺得這些做法有點老派,但這些傳統習俗確實為炎熱的五月增添了不少特別的氛圍呢!
台灣人在農曆五月都做些什麼?傳統習俗大公開
農曆五月在台灣又叫做「毒月」,老一輩的人都說這個月特別容易生病,所以發展出很多有趣的習俗來保平安。現在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台灣人最常做的傳統活動,有些你可能從小做到大卻不知道為什麼呢!
首先最經典的就是「掛艾草、菖蒲」啦!每到端午節前,菜市場就會出現一堆賣艾草的攤販,阿嬤們都會買回家掛在門口。聽說這樣可以驅邪避凶,而且那個特殊的香氣還能趕走蚊蟲,根本是古人的天然防蚊液啊!現在很多年輕人也會跟著掛,就算不知道原因,但就是覺得「有掛有保庇」嘛~
再來就是「午時水」的習俗,這可是農曆五月獨有的!在端午節當天中午12點整,老人家會叫全家去接自來水,說這時候的水最乾淨、能治病。我小時候還看過鄰居阿伯拿午時水來擦身體,說可以消除一整年的霉運。雖然現在比較少人這麼做了,但還是有很多家庭會保留這個傳統喔!
習俗名稱 | 時間 | 常見做法 | 現代演變 |
---|---|---|---|
掛艾草 | 端午節前 | 門口懸掛艾草與菖蒲 | 文創艾草香包熱賣 |
午時水 | 端午節正午 | 接取自來水存放 | 網紅拍開運水影片 |
吃粽子 | 整個五月 | 包鹼粽、肉粽 | 便利商店預購禮盒 |
說到農曆五月,當然不能不提「包粽子」這個重頭戲!以前都是全家總動員一起包,現在雖然很多人直接買現成的,但還是有不少媽媽們堅持自己包,說這樣才有過節的感覺。北部粽、南部粽的戰爭每年都要上演一次,你比較愛哪一種呢?我個人是偏愛南部粽的軟Q口感啦~而且現在還出現很多創意口味,像是芋頭粽、咖哩粽,讓傳統美食變得更年輕化了。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少人知道的習俗是「送五毒」。老一輩的人會在小孩的衣服上繡五毒圖案(蛇、蠍子、蜈蚣、壁虎、蟾蜍),說是「以毒攻毒」的意思。現在當然沒人這樣做了,不過有些廟宇還是會推出五毒香包,讓信眾求平安。這些習俗雖然看起來有點迷信,但都是台灣人生活中很有趣的文化傳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