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在問「店名怎麼取」這個問題,說真的取店名真的是一門學問啊!一個好的店名不僅要好記、好唸,還要能傳達出你的品牌特色。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技巧,讓你輕鬆幫自己的小店找到最適合的名字。

首先要注意的是,店名最好跟你的商品或服務有關聯性。比如說你開的是賣手工餅乾的店,就可以考慮用「甜滋滋」、「餅乾研究室」這種一看就知道在賣什麼的名字。這樣客人第一眼就能對你的店有基本概念,也比較容易留下印象。另外也要注意避免使用太難唸或太冷僻的字,像「饕餮」這種字雖然很有文化感,但一般人可能連怎麼唸都不知道,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下面整理幾個取店名時可以參考的方向:

類型 範例 適合的店家
直接型 老王牛肉麵 傳統小吃、在地老店
趣味型 餓了嗎便當 年輕族群、外帶店
文青型 日光緩緩咖啡 咖啡廳、書店
外語型 Bonjour 甜點 精品店、異國料理
諧音梗 有間麵店 創意小店

現在很流行用AI工具來幫忙發想店名,像是「商家名稱產生器」這種線上工具就很方便。你只要輸入幾個關鍵字,它就會自動幫你組合出各種可能的店名。不過要提醒大家,用AI產生的名字最好還是要自己再篩選過,看看有沒有跟別人重複,或是會不會有不好的諧音。之前就有朋友用AI取了個「好運來」,結果發現跟對面的雜貨店撞名,這樣就尷尬了啦!

另外也可以考慮加入一些在地元素,像我們台灣人就特別喜歡用「阿」、「小」、「老」這種親切的字眼,比如「阿婆鐵蛋」、「小南門豆花」這種名字就很有台灣味。如果是開在特定區域的店,把地名放進去也是不錯的選擇,像是「永和豆漿」就是很好的例子。這樣不僅能強調在地特色,客人也更容易記住你的店在哪裡。

店名怎麼取

為什麼店名這麼重要?取對名字讓客人一眼記住你,這絕對是開店創業的第一步關鍵!想像一下走在街上,那些讓人過目不忘的店名,是不是很容易就烙印在腦海裡?一個好的店名不只要好記,更要能傳達店家特色,讓客人光看名字就能感受到你想賣什麼、風格是什麼,這可是比花大錢打廣告還有效的免費宣傳呢!

取店名其實很有學問,太普通容易被忽略,太拗口又難記住。台灣很多成功店家都掌握幾個原則:簡單好唸、有記憶點、能聯想產品。像是「珍煮丹」直接把招牌商品寫進店名,「五十嵐」用數字創造獨特性,「春水堂」則帶出文青氛圍。這些名字不用解釋,客人一看就能心領神會。

下面整理幾個取店名的小技巧,幫你避開地雷抓住重點:

重點原則 好例子 地雷案例 原因分析
簡潔有力 鬍鬚張 超級無敵好吃滷肉飯 太長難記
有產品聯想 鮮芋仙 小明の店 看不出賣什麼
在地化特色 度小月 Paris Café 缺乏台灣識別度
發音順口 可不可熟成紅茶 犇鱻焱燊 生僻字難唸難搜尋

實際觀察台灣街頭,那些生意好的老字號,店名通常都符合「三秒法則」——三秒內能讓人記住並理解。像是「鼎泰豐」三個字就帶出厚實感,「林東芳牛肉麵」直接用人名建立信任感。現在很多年輕店家更會玩創意,把台語諧音梗融入店名,像「呷七碗」、「擱再來」這種,既親切又有趣,客人看到會心一笑就記住了。

新手開店必看!5個簡單步驟教你取好記的店名

開店最頭痛的就是取店名啦!一個好記又有特色的店名,能讓客人一眼就記住你。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超實用的取名技巧,不用再煩惱要叫「阿明小吃」還是「美味廚房」這種菜市場名了,跟著這5個步驟走,保證你的店名讓人過目不忘!

步驟一:先想好你的品牌定位

取店名前要先搞清楚你的店是走什麼風格。是文青路線?還是傳統古早味?定位不同,取名的方向也差很多。比如賣手沖咖啡的店,取「老王咖啡」就太普通,改成「拾光咖啡」馬上就有fu了~

類型 適合的命名風格 舉例
文青小店 簡約、有意境 小日子、日常之間
傳統小吃 直白、親切 阿婆肉圓、古早味
潮流服飾 有個性、帶點外文 URBN、STAYREAL

步驟二:用在地元素增加親切感

台灣人最愛這種有在地感的店名啦!可以把地方特色、方言融入店名,客人會覺得特別親切。像台南的「度小月」、台中的「春水堂」,都是用在地文化取名的經典例子。如果你開在艋舺,可以考慮用「艋舺」開頭;如果是賣台菜,用「呷」這個字也很接地氣。

步驟三:字數控制在2-4個字最好記

研究顯示,人類短期記憶最容易記住2-4個字的詞組。太長的店名像「我們一起來吃早餐吧」,客人根本記不住。像「鼎泰豐」、「春水堂」這種3個字的就剛剛好。如果真的想要有特色,可以學「五十嵐」用數字開頭,或是像「鮮芋仙」加入食材元素。

步驟四:檢查是否容易唸和寫

取完名字一定要測試看看!找幾個朋友唸唸看,確認發音不會太拗口。也要注意寫起來會不會太複雜,像「饕餮」這種字雖然有特色,但很多人不會寫也不會唸。最好選擇常用字,像是「茶」、「香」、「味」這些大家都認識的字。

步驟五:上網查是否重複

最後一定要google一下,確認沒有其他店家跟你同名。也可以到經濟部商業司的網站查詢公司名稱登記狀況,避免以後有糾紛。如果發現名字被用走了,可以稍微變化一下,比如加個「小」、「老」字,像「小南門」和「南門市場」就是很好的例子。

店名怎麼取

最近想開店的朋友一定很苦惱「店名怎麼取才不會踩雷?這些地雷字千萬別用」,畢竟名字取不好可能會影響客人第一印象。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店家常見的取名地雷,還有一些實際案例讓大家參考,避免踩到這些坑啊!

首先要注意的是「諧音問題」,很多店家為了創意會玩諧音梗,但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尷尬笑話。像是某間早餐店取名「早八人」,本來想表達早起精神,結果被客人笑說是「早上八點上班的社畜專屬」。還有飲料店叫「茶裏王」,雖然想強調茶葉品質,但聽起來像在罵人「茶裏亡」啊!

另外「過度文青」也是常見問題,現在很多店名喜歡用「小日子」、「拾光」這類詞彙,雖然看起來很有意境,但實際上路過根本記不住。更慘的是有些店名太抽象,像是「浮游」、「未央」這種,客人連賣什麼都猜不到,怎麼會想走進去消費啦!

最後要提醒「行業忌諱字」,不同行業真的有些字要避開。幫大家整理成表格比較清楚:

行業類型 建議避開字 原因
餐飲業 倒、虧、慘 不吉利影響生意
服飾店 舊、破、爛 讓人聯想到二手貨
美容業 老、皺、垂 顧客會覺得沒效果
補教業 笨、蠢、呆 家長看了會不爽

還有一個重點是「不要用難念的字」,有些老闆為了展現學問,取一些生僻字當店名。像是有間餐廳叫「饕餮居」,結果客人不會念都直接跳過,反而影響生意。簡單好記才是王道,像是「阿明牛肉麵」、「美而美早餐」這種反而歷久不衰啊!

取店名真的是一門學問,除了避開這些地雷字,還要考慮到商標註冊問題。建議取名前多問問身邊朋友意見,最好能讓不同年齡層的人都試著念看看,確認沒有奇怪聯想再決定。畢竟店名一用就是好幾年,開幕後才發現問題就來不及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