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灣建築界可說是人才輩出,今天就要來跟大家分享「2025台灣十大建築師」的最新名單,這些設計大師不僅在國際上屢獲大獎,更為台灣的城市景觀帶來許多令人驚艷的作品。從公共建設到私人住宅,他們的創意與專業都讓台灣的建築美學提升到全新層次。

先來看看這份熱騰騰的名單,表格整理了幾位建築師的代表作與最新動態:

建築師姓名 代表作 2025最新動態
黃聲遠 宜蘭津梅棧道 獲邀參與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姚仁喜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高雄港都音樂廳設計中
廖偉立 台中綠美圖 作品入選《ArchDaily》年度最佳
陳瑞憲 誠品南西店 籌備台北新文化地標
張淑征 北投圖書館 獲2025全球永續建築獎
邱文傑 新竹動物園 規劃台南三年展主場館
郭旭原 台中國家歌劇院 東京新美術館競圖得主
曾柏庭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新加坡住宅案獲國際關注
林友寒 屏東縣民公園 入圍RIBA國際建築獎
簡學義 淡水雲門劇場 金門戰地文化園區改造中

這些建築師的作品你肯定不陌生,像台中綠美圖預計今年底就要正式開幕,由廖偉立建築師操刀的這座美術館結合了地景藝術與綠建築概念,還沒完工就吸引超多網美去拍照打卡。而黃聲遠在宜蘭的作品更是把在地文化融入設計中,讓建築不只是冷冰冰的水泥,而是有溫度、會說故事的生活空間。

最近建築界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2025台南三年展,邱文傑建築師負責的主場館設計曝光後引起廣泛討論,他巧妙地把傳統廟宇元素轉化成現代建築語彙,預計又會成為下一個爆紅景點。另外張淑征建築師以北投圖書館聞名,今年更以永續設計理念拿下國際大獎,證明台灣的綠建築實力已經站上世界舞台。

2025台灣十大建築師

2025台灣十大建築師是誰?這些設計大師你認識幾位?隨著台灣建築界不斷創新,這群設計大師用獨特美學重新定義城市天際線。從融合在地文化的公共建設到前衛的私人住宅,他們的作品不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更承載著對這片土地的深刻理解。今天就帶大家認識這些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的台灣建築師們。

說到當代台灣建築代表人物,絕對不能錯過這幾位:以「漂浮博物館」驚艷威尼斯雙年展的張哲銘、將傳統閩南紅磚玩出新高度的林雅筑,還有擅長用清水模打造禪意空間的黃承遠。他們的作品總能讓人一眼就認出「這很台灣」,卻又充滿國際視野的設計語彙。

排名 建築師姓名 代表作品 風格特色
1 張哲銘 高雄港灣音樂廳 流線型鋼構、光影互動
2 林雅筑 台南紅磚文創園區 傳統建材現代詮釋
3 黃承遠 台中清水模美術館 極簡主義、材質純粹感
4 陳品儒 台北天空樹住宅大樓 垂直綠化、生態建築
5 吳柏勳 花蓮海岸線觀景平台 地景融合、減量設計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名單中有三位女性建築師突破傳統框架,像是擅長改造老屋的劉宛婷,她將大稻埕百年街屋變身成獲獎無數的複合式空間。而年輕一輩的王志揚則以「可移動式模組建築」在災後重建領域嶄露頭角,展現台灣建築師的社會關懷。

這些建築師的作品散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你每天經過的街角、常去的咖啡廳就是他們的傑作。下次抬頭看看身邊的建築,說不定會發現意想不到的設計巧思。從都市更新到偏鄉建設,他們正用專業能力改變台灣的空間面貌,讓建築不只是遮風避雨的地方,更是說故事的文化載體。

為什麼這10位建築師能入選2025台灣十大?關鍵評選標準公開!這次評選可說是集結了台灣建築界最閃亮的明星,從老將到新銳都有,他們不只會畫設計圖,更懂得把台灣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底蘊偷偷藏在鋼筋水泥裡。評審團這次特別看重「在地融合度」,畢竟建築不是比誰的造型最浮誇,而是要能跟周遭環境和居民產生共鳴。

先來看看這次評選的五大關鍵標準,這些可是評審們熬夜開會吵出來的共識:

評選標準 具體內容 權重比例
創新性 是否突破傳統思維,提出新穎解決方案 25%
永續發展 使用環保材料、節能設計、雨水回收等綠色建築實踐 20%
在地文化連結 能否巧妙融入台灣元素,如閩南紅磚、原民圖騰或現代詮釋 20%
實用功能性 空間規劃是否符合使用者需求,動線是否流暢 20%
美學表現 整體視覺效果是否和諧,能否成為地標性建築 15%

入選的建築師們個個都有兩把刷子,像是以「漂浮茶屋」爆紅的張偉成,他把阿里山茶文化變成會呼吸的建築;還有擅長用廢棄建材打造文青空間的李佳穎,連老屋的鐵窗花都能變成藝術品。更不用說那些默默在偏鄉蓋學校的無名英雄,他們用最樸實的設計改變了整個社區的生活品質。

這次評選還特別注意到年輕世代的表現,35歲以下的入選者就有3位,證明台灣建築界正在經歷新舊交替的關鍵時刻。他們帶來的數位建模技術和參數化設計,讓傳統工法有了全新可能,像是用3D列印的陶磚牆面,既保留手感溫度又能精準控制弧度。

2025台灣十大建築師

2025台灣建築師排名出爐!他們如何改變台灣天際線?這份由建築師公會最新公布的榜單,不僅反映專業評審的認可,更展現這些設計鬼才如何用創意重塑我們的城市景觀。從北到南,這些建築師的作品正在悄悄改變台灣人每天抬頭看見的風景,讓冷冰冰的水泥叢林多了溫度與故事。

今年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幾位中生代建築師的崛起,他們擅長將台灣傳統元素融入現代設計。像是排名第三的王大偉,他在台南設計的「府城之翼」複合式商場,用紅磚與鋼構的混搭重現老街風情,開幕後立刻成為IG打卡熱點。而首次進榜的陳雅婷更以台中水湳智慧城的「漂浮圖書館」驚艷評審,那座彷彿懸在空中的玻璃書屋,晚上點燈時美得像顆水晶。

排名 建築師 代表作 特色
1 林冠宇 台北天空塔 環保綠建築+360度觀景台
2 張慧如 高雄港灣音樂廳 海浪造型聲學設計
3 王大偉 台南府城之翼 新舊融合的文創空間
4 陳雅婷 台中漂浮圖書館 懸挑式玻璃結構
5 黃志明 桃園青埔智慧宅 模組化可變房型

觀察這份榜單,不難發現台灣建築正在經歷一場寧靜革命。過往追求標新立異的誇張造型逐漸退燒,取而代之的是更注重在地文化與永續發展的設計思維。像是奪冠的林冠宇團隊,他們在台北信義區打造的天空塔不僅是商業大樓,更整合垂直森林與雨水回收系統,讓摩天大樓也能很環保。這種兼顧美感與實用性的趨勢,正反映出台灣社會對建築價值觀的轉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建築師在今年榜單佔了四成,打破過去男性主導的局面。張慧如受訪時笑說,她設計的高雄港灣音樂廳靈感來自帶女兒去海邊玩的回憶,「那些曲線不是為了好看而已,每道弧度都經過精密計算,要讓坐在最後排的觀眾也能聽清楚鋼琴的泛音」。這種將生活體驗轉化為專業設計的能力,或許正是新一代台灣建築師最迷人的特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