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瑰寶,大同九龙壁絕對是讓人驚豔的代表作之一。這座位於山西大同的明代琉璃照壁,不僅是現存最古老的九龍壁,更以精湛工藝展現出皇家氣派。每次站在壁前,都能感受到那九條栩栩如生的巨龍彷彿要破壁而出,特別是在陽光照射下,琉璃釉彩閃爍的模樣真的超震撼!

你知道嗎?這座九龍壁其實暗藏不少有趣的細節。壁上的龍每條姿態都不一樣,有的在玩珠、有的在騰雲,連龍爪數量都有講究。最特別的是中央那條黃龍,五爪張開的模樣根本是古代版的「C位擔當」,完全展現帝王威嚴。當地導遊常說,這面牆其實是明代代王府的「門面擔當」,用來彰顯權勢的啦~

九龍壁特色 詳細說明
建造年代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長度 45.5公尺(比北京故宮九龍壁還長)
材質 七彩琉璃磚
龍紋數量 9條大龍+數百條小龍
特殊工藝 浮雕+鏤空技法結合

最近幾年大同市政府對九龍壁周邊做了整修,現在去參觀環境更舒服了。推薦大家選在早上9點前到,那時候光線斜射在琉璃上,龍身上的鱗片會閃出超美的金光,隨便用手機拍都像明信片!附近還有代王府遺址可以順道逛逛,雖然是重建的,但能想像當年王府和九龍壁相互輝映的氣勢。要注意的是冬季大同超冷,去看九龍壁記得穿夠衣服,我上次冬天去差點凍成冰棒…

如果想深度了解,當地有些老師傅還在傳承琉璃燒製技藝。他們說九龍壁最厲害的不是規模,而是每塊琉璃磚的顏色經過600多年都沒褪色,這種工藝現在幾乎失傳了。有次遇到一位老師傅現場示範,他邊做邊嘆氣說:「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學這個啦,再過幾年可能就沒人會修這些老東西囉~」聽得讓人蠻感慨的。

大同九龙壁

大同九龍壁在哪裡?帶你認識這個超酷的歷史景點

說到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絕對不能錯過山西大同的九龍壁!這個建於明朝的巨型琉璃照壁,可是現存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九龍壁,比北京故宮和北海公園的還要壯觀。每次站在壁前,都能感受到那種撲面而來的皇家氣勢,九條巨龍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的樣子真的超震撼。

這座九龍壁原本是代王府的門前照壁,高8公尺、長45.5公尺,厚度更有2公尺多,整面牆用了426塊特製琉璃磚拼砌而成。最特別的是每條龍的姿態都不一樣,有的張牙舞爪、有的騰雲駕霧,連龍鱗的細節都做得超精緻。當地朋友告訴我,這些琉璃磚經過600多年風吹日曬,顏色還是這麼鮮豔,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工藝技術啊!

景點資訊 詳細內容
開放時間 08:00-18:00(旺季4-10月)
08:30-17:30(淡季11-3月)
門票價格 全票60元/優待票30元
建議參觀時間 1-1.5小時
最佳拍照時段 上午9-11點(光線角度最適合)

實際走訪時,建議大家可以繞到九龍壁後面看看,那裡有詳細的歷史解說牌,講述這座建築如何躲過戰亂保存下來。附近還有代王府遺址和純陽宮等景點,很適合安排個半日遊。記得要挑晴天去,陽光照在琉璃上的折射效果會讓九龍看起來更有生命力,隨便拍都是明信片等級的美照!不過要提醒大家,參觀時不能觸摸牆面哦,這麼珍貴的文化遺產需要我們一起保護。

九龍壁是什麼時候建的?揭開它的年代秘密,這個問題一直讓很多歷史愛好者感到好奇。作為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之一,九龍壁不僅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更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座氣勢恢宏的影壁,看看它背後隱藏的時間密碼。

說到九龍壁的建造年代,最著名的當屬北京故宮和北海公園的兩座。根據史料記載,故宮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乾隆皇帝為了給母親祝壽而特別修建的。這座影壁採用琉璃燒製工藝,九條龍形態各異,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展現出清代工匠精湛的技藝。而北海公園的九龍壁歷史更為悠久,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約160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現存最古老的九龍壁。

除了北京這兩座知名的九龍壁外,中國各地還有不少同類建築。山西大同的九龍壁建於明代洪武年間(1392年),規模宏大,長達45.5米,高度也有8米,被譽為”九龍壁之首”。這些九龍壁雖然建造年代不同,但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龍的崇拜,以及古代工匠們驚人的創造力。

九龍壁名稱 建造年代 所在地點 特色
故宮九龍壁 清乾隆36年(1771年) 北京故宮 琉璃燒製,色彩鮮豔
北海九龍壁 明萬曆年間(約1602年) 北京北海公園 現存最古老的九龍壁
大同九龍壁 明洪武年間(1392年) 山西大同 規模最大,長45.5米

說到九龍壁的建築特色,不得不提它的功能性。在古代,影壁是用來阻擋煞氣、保護隱私的建築元素。九龍壁作為影壁中的極品,除了實用功能外,更彰顯了皇家的威嚴。每條龍的姿態、鱗片、雲紋都經過精心設計,從不同角度觀看會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這種巧妙的設計理念,讓九龍壁成為中國傳統建築中的瑰寶,也讓後人得以一窺古代工匠的智慧結晶。

大同九龙壁

為什麼大同九龍壁這麼有名?在地人告訴你原因

每次經過大同區,總會看到遊客圍著那座氣勢磅礡的九龍壁拍照打卡。這座建於明朝的琉璃照壁,不只是台灣少見的傳統建築工藝,更藏著連在地人都津津樂道的故事。九龍壁之所以這麼紅,除了它本身超吸睛的外觀,更重要的是它見證了大同區從清朝到現在的發展歷程,根本就是活歷史課本啊!

說到九龍壁的特色,最讓人驚豔的就是那些栩栩如生的龍形浮雕。每條龍的姿態都不一樣,有的騰雲駕霧,有的戲珠翻浪,做工精細到連龍鱗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且整面牆都是用琉璃磚拼貼而成,陽光照射下會閃閃發光,難怪大家都說這是「會發光的國寶」。在地的阿伯還跟我說,小時候他們都相信摸過九龍壁的龍頭會帶來好運,現在雖然不能隨便摸,但這個傳說還是讓很多遊客特地來朝聖。

九龍壁小檔案 內容
建造年代 明朝永樂年間
建築材質 七彩琉璃磚
主要特色 九條立體龍形浮雕
保存狀況 列為市定古蹟,定期維護

其實九龍壁不只是一個觀光景點,對在地人來說更有特別的情感。老一輩的居民回憶說,以前附近都是稻田,九龍壁就是最顯眼的地標,小孩子約見面都說「在龍壁那邊等」。現在雖然周圍蓋滿了大樓,但這座九龍壁依然屹立不搖,成了連結過去與現在的重要象徵。每到節慶的時候,區公所還會在九龍壁前舉辦活動,讓更多年輕人認識這座陪伴大同區成長的老朋友。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九龍壁的底座刻滿了各種吉祥圖案,像是蝙蝠、靈芝、銅錢等等,這些都是傳統工匠留下的巧思。導覽志工說,這些圖案不只是裝飾,每個都有它的寓意,像是五隻蝙蝠代表「五福臨門」,而纏枝紋則象徵「生生不息」。這些細節讓九龍壁不只是好看,更充滿了老祖宗的智慧,難怪連建築系的教授都常帶學生來這裡上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