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手機相簿時,發現自己收藏了好多張山水畫照片,每一張都讓我回想起當時旅行看到的壯麗景色。台灣雖然不大,但從北到南都有超多適合拍山水畫風格照片的秘境,像是太魯閣的峽谷、阿里山的雲海,或是東北角的奇岩海岸,隨便拍都像明信片一樣美。

說到拍山水畫照片,其實有很多小技巧可以讓畫面更有意境。首先要注意構圖,最常見的就是三分法,把畫面分成三等分,讓山景佔2/3,水面佔1/3,這樣比例會比較和諧。光線也很重要,清晨或黃昏的斜射光最能拍出層次感,中午的頂光反而會讓畫面變得很平。

拍攝地點 最佳季節 推薦時段 必備器材
合歡山 秋冬 日出前後 廣角鏡、三腳架
日月潭 四季皆宜 清晨 偏光鏡、長焦鏡
清水斷崖 春夏 上午9-11點 無人機、減光鏡

我特別喜歡用慢快門拍流水,把瀑布或溪流拍得像絲綢一樣柔順。記得有次在十分瀑布,為了拍到完美的水流效果,整整站了半小時調整參數,最後看到成品時真的超有成就感。現在手機的夜景模式也很厲害,就算光線不足也能拍出不錯的山水畫效果。

後製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我通常會用Lightroom稍微調整對比和飽和度,但不會修得太誇張,畢竟山水畫照片最重要的就是呈現自然的美感。有時候加一點暗角效果,可以讓視覺更集中在畫面主體上。最近還發現一個小技巧,就是把色溫調稍微偏藍一點,整張照片會更有空靈的感覺。

山水畫照片

山水畫照片怎麼拍?5個新手必學的構圖技巧

每次看到別人拍的山水照都像明信片一樣美,自己拍卻總覺得少了點味道?其實只要掌握幾個簡單構圖技巧,手機也能拍出山水畫般的意境!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攝影師私藏的實用方法,讓你下次出遊拍照立刻升級。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三分法構圖」,把畫面分成九宮格,把山脈或地平線放在橫向1/3或2/3的位置。這樣拍出來的畫面會比放在正中間更有層次感。如果是拍湖面倒影,記得讓實景和倒影各佔一半,這種對稱構圖超有中國山水畫的fu~

再來要善用「前景引導」,找些樹枝、岩石或花草當前景,能讓平面照片立刻變立體。像阿里山的櫻花枝枒、太魯閣的峽谷岩壁都是超棒的自然畫框,記得對焦在遠景,前景稍微模糊更有意境!

構圖技巧 適用場景 小訣竅
三分法構圖 山景、湖面 避開正中央,放在1/3處更自然
前景引導 森林、峽谷 找自然物當畫框
留白構圖 雲海、晨霧 保留大量空白製造詩意
S型曲線 溪流、山路 讓視線自然延伸
對角線構圖 瀑布、斜陽 增加動態張力

拍山水最忌諱畫面太滿,適當「留白」很重要。特別是遇到雲海或晨霧時,保留大量空白反而更有中國水墨畫的飄渺感。台灣的合歡山雲海、日月潭晨霧都是練習留白構圖的絕佳地點,記得調低曝光補償讓畫面更柔和。

遇到溪流或山路時,試試看「S型曲線」構圖。讓溪流自然蜿蜒穿過畫面,觀眾視線會不自覺跟著曲線移動,照片瞬間活起來!像是南投杉林溪、新北十分瀑布都很適合這種拍法。如果是拍瀑布或斜陽,改用「對角線構圖」能增加畫面的動態感,記得斜線要從左下往右上延伸,這樣最符合視覺習慣。

為什麼台灣人這麼愛拍山水畫風格照片?

每次滑開社群軟體,總會看到朋友們分享那種超有fu的山水畫風格照片,明明只是用手機拍的,卻像古代水墨畫一樣意境滿滿。其實這種現象背後藏著台灣人對自然美景的特殊情感,還有我們骨子裡那份對傳統美學的眷戀。台灣的風景本來就超適合這種調調,從阿里山的雲海到太魯閣的峽谷,隨便拍都像畫一樣。

這種拍照風格之所以流行,跟幾個因素有關:

原因 具體表現 常見拍攝地點
文化認同 把現代攝影與傳統水墨美學結合 陽明山、九份老街
社群潮流 IG上#台灣山水標籤超過50萬則 日月潭、合歡山
手機濾鏡 內建「水墨」「留白」特效普及 淡水夕陽、澎湖玄武岩
療癒需求 疫情後更追求自然寧靜感 武陵農場、司馬庫斯

仔細觀察會發現,大家特別愛在清晨或雨後拍照,因為這時候的光線最柔和,山巒會蒙上一層薄霧,拍起來超有層次感。而且台灣人很懂得「留白」的藝術,不會把畫面塞得太滿,留些空間給想像力,這根本就是老祖宗教我們的審美觀啊。手機裡那些「古風濾鏡」也幫了大忙,一鍵就能把普通的山景變成詩畫般的意境。

拍這種照片其實很有技巧,不是隨便按快門就好。要抓住「遠山如黛」的感覺,得找對角度,有時候蹲低一點,或是等雲飄到剛好的位置。很多攝影社團都在教怎麼拍出「台灣味」的山水風格,甚至有人專程去追「琉璃光」這種特殊天氣現象。大家嘴上說是跟風,但拍久了真的會上癮,畢竟能把家鄉拍得這麼美,誰不開心呢?

山水畫照片

想拍出像山水畫一樣有意境的照片嗎?什麼時候拍山水畫照片最美?季節光影全攻略這篇帶你一次掌握。台灣四季分明,每個時節的光線和景色都不同,掌握這些小技巧就能輕鬆拍出超有fu的山水美照。

春天是拍山水最溫柔的季節,特別是三、四月櫻花季和桐花季時,粉嫩的花朵配上青山綠水,整個畫面超夢幻。清晨6-8點的晨霧還沒散的時候最有仙氣,記得要避開正午的強光,不然會讓照片看起來太硬。推薦去阿里山、陽明山這些地方,櫻花配上雲海根本是天然的水墨畫。

夏天雖然熱,但颱風過後的天空最乾淨,能見度超高,很適合拍遠山層次。建議下午4點後拍攝,這時的斜光會讓山的輪廓更立體。太魯閣的峽谷在這個時候光影變化超美,記得帶偏光鏡減少反光。不過要小心午後雷陣雨,突然下雨可是會讓器材GG的。

季節 最佳時間 推薦地點 拍攝技巧
6-8AM 阿里山 利用晨霧製造朦朧感
4-6PM 太魯閣 使用偏光鏡減少反光
5-7PM 奧萬大 捕捉楓紅倒映水面
3-5PM 合歡山 等待雲海流動瞬間

秋天絕對是攝影師最愛的季節,特別是11月楓紅時節,奧萬大、武陵農場這些地方的楓葉配上湖水,根本是天然的調色盤。傍晚5-7點的魔幻時刻,陽光會把整片楓葉照得金黃透亮,記得要把白平衡調到陰天模式,顏色會更溫暖飽和。這時候拍流水慢速快門效果也很好,能把落葉飄在水面的動感拍出來。

冬天的合歡山、玉山如果遇到下雪,那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美景。下午3點後陽光角度低,照在雪地上會有很美的陰影層次。要是運氣好碰到雲海,記得要用腳架拍延時攝影,看著雲霧像流水一樣漫過山脊,那個畫面真的會美到讓人起雞皮疙瘩。不過高山氣溫低,電池要多帶幾顆,不然拍到一半沒電真的會很想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