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的含義:從結構到抽象應用

“拱”字,音同“攻”,在各種典籍中都多有記載,其含義隨著時代演變也逐漸拓展。從字形推演,拱由“手”與“弓”構成,隱喻用手掌握住彎曲的物體,引申為“彎曲”、“合攏”之意。本文將探究“拱”字的豐富意涵,從基本的結構概念出發,延伸至抽象的應用領域。

1. 物理結構:

最直觀的“拱”是指建築結構中的“拱券”,將多個楔形石塊按照一定弧度壘砌,形成橋樑、門洞、窗格等建築元素。拱券結構具有良好的承重和抗壓能力,在古羅馬建築中被廣泛應用,並在現代建築中仍然延續著其生命力。

建築元素 示意圖
圓拱 圓拱
尖拱 尖拱
馬蹄拱 馬蹄拱

2. 動作行為:

“拱”也表示一種身體動作,指用手或背部拱起、彎曲。例如,貓咪伸懶腰時會“拱背”,嬰兒哭鬧時會“拱手”。這個意義延申至抽象層面,則表示“謙卑地彎腰行禮”,代表尊重和服從。

3. 抽象引申:

“拱”字引申出許多抽象含義,例如:

  • 奉獻、贈送: 例如“拱手相讓”,“拱璧以謝”。
  • 保護、遮蔽: 例如“拱衞京師”。
  • 聚攏、環繞: 例如“眾星拱月”。
  • 聯合、協助: 例如“上下拱手”。

這些引申義都與“拱”字的字形和基本含義相關,體現出一種彎曲、環繞、包容的意象。

4. 現代應用:

“拱”字在現代生活中仍然被廣泛使用,除了建築領域之外,在其他領域也有一些應用:

  • 拱橋: 具有美觀和實用的橋樑結構。
  • 拱門: 象徵著歡迎和勝利的建築元素。
  • 拱手道謝: 表示感謝和禮貌的傳統禮儀。
  • 拱衞: 比喻保護和協助。

“拱”字作為一個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的詞彙,其豐富的內涵和廣泛的應用,使其在中文文化中始終保有重要地位。

拱意思

為何拱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特殊象徵意義?

拱,是一種建築結構,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特殊象徵意義。它不僅僅是支撐建築的技術手段,更代表着多層次的文化理念。

1. 結構上的穩固性

拱形的結構,能夠有效分散壓力,使其均勻地傳遞到兩側,從而更加穩固。這種結構上的優勢,在古代建築中尤為重要,它為建築的抗震性和耐久性提供了保障。

結構特點 優勢
拱形結構 分散壓力,提高建築的穩定性
直線結構 集中壓力,容易出現坍塌

2. 文化上的象徵意義

拱門、拱橋、拱頂等建築形式,在中國文化中也擁有豐富的象徵意義。拱門代表着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寓意着希望和光明;拱橋象徵着連接兩岸的橋樑,寓意着溝通和交流;拱頂則代表着遮蔽和保護,寓意着安全和安定。

建築形式 象徵意義
拱門 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希望和光明
拱橋 連接兩岸的橋樑,溝通和交流
拱頂 遮蔽和保護,安全和安定

3. 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的宇宙觀佔據着重要的地位。拱形就如同天圓的一部分,象徵着天穹的形狀,代表着宇宙的廣闊和包容。

4. 和諧與平衡

拱結構的平衡與穩定,也體現了中國文化中追求和諧與平衡的理念。它象徵着陰陽調和,剛柔相濟,萬事萬物都處於動態的平衡之中。

總之,拱在中國文化中不僅是建築結構,更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代表着穩固、希望、溝通、安全和平衡,是中華文化智慧的體現。

現代建築如何繼承和創新’拱’的設計理念?

‘拱’作為一種獨特的建築結構形式,在東西方建築史上都佔據著重要的地位。現代建築如何繼承和創新’拱’的設計理念,使其在現代建築中得到新的演繹,成為建築師們不斷探索的課題。

傳統拱 現代拱
材料 石材、磚 鋼筋混凝土、鋼材
力學原理 拱石相互擠壓,形成受壓拱 鋼筋混凝土或鋼材承受拉力,形成受拉拱
形狀 半圓形、尖拱形 多種多樣,可根據設計需要變化
功能 承重、分割空間 承重、裝飾、創造空間韻律

材料革新: 現代建築中,鋼筋混凝土和鋼材等新型材料的應用,讓’拱’的跨度更大,形狀更加自由。例如,悉尼歌劇院的巨大水泥拱,以及巴塞羅那聖家族教堂的螺旋形鋼筋混凝土拱,都突破了傳統拱的限制,展現出強大的結構張力。

力學原理創新: 除了傳統的受壓拱,現代建築師也開始嘗試用受拉拱來實現拱的造型。例如,德國柏林的索尼中心,其屋頂由一根巨大的鋼索拱構成,既美觀又輕盈。

造型多樣化: 現代建築師不再拘泥於傳統的半圓形或尖拱形,而是根據設計需要,創造出各種形狀的拱,如拋物線形、雙曲面形等。例如,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的巨大鋼結構拱頂,由多個不規則的曲面組成,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

功能拓展: 除了承重和分割空間之外,現代拱還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如裝飾、創造空間韻律等。例如,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屋頂,就採用了巨大的拱形結構,既遮蔽了陽光,又形成了獨特的景觀。

總而言之,現代建築對’拱’的繼承和創新,不僅體現在材料和技術的革新上,更重要的是對’拱’設計理念的深入理解和應用。通過結合現代科技和設計理念,’拱’在現代建築中煥發出新的生機,成為建築師們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體現。

表格:傳統拱和現代拱的比較

傳統拱 現代拱
材料 石材、磚 鋼筋混凝土、鋼材
力學原理 拱石相互擠壓,形成受壓拱 鋼筋混凝土或鋼材承受拉力,形成受拉拱
形狀 半圓形、尖拱形 多種多樣,可根據設計需要變化
功能 承重、分割空間 承重、裝飾、創造空間韻律

拱意思

拱 – 多功能的字彙

“拱”這個字,在中文裡有著豐富的涵義和用法,它不僅可以指代建築結構,還能表達姿勢、動作、隱喻等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究“拱”的多樣面貌。

一、 建築結構

“拱”最初指的是建築中的一種弧形結構,由若干塊楔形石塊或磚塊砌成,主要用於橋樑、門洞、屋頂等建築的承重和裝飾。

“拱”的結構原理是利用石塊或磚塊之間的摩擦力和壓力,將荷載傳遞到兩側的支撐點上,形成穩固的受力體系。

不同形狀的“拱”有著不同的名稱和功能,例如常見的半圓拱、尖拱、馬蹄形拱等等。

拱的形狀 命名 常見用途
半圓拱 半圓拱門、券頂 橋樑、門洞、屋頂
尖拱 尖拱門、哥特式拱頂 教堂、城堡
馬蹄形拱 馬蹄形拱門、摩爾式拱頂 清真寺、宮殿

二、 姿勢和動作

除了建築結構,“拱”還可以表示一種彎曲身體的姿勢或動作,例如:

  • 拱手:雙手抱拳於胸前,表示敬意或謝意。
  • 拱背:彎曲背部,表示謙卑或恭敬。
  • 拱腰:挺直腰部,表示自信或驕傲。
  • 拱橋:彎腰曲背,像橋一樣拱起,表示恭迎或歡迎。

這些動作都與身體的彎曲程度有關,並表達了不同的情感和禮儀。

三、 隱喻和象徵

“拱”在文學作品中也經常被用作隱喻或象徵,例如:

  • 拱衞:比喻保護或防衞。
  • 拱照:比喻照耀或庇佑。
  • 拱璧:比喻珍貴的寶物或資源。
  • 拱手相讓:比喻心甘情願地放棄或譲出。

這些用法都借用了“拱”的形狀或功能,來表達更深層的含義。

總結

“拱”字的多樣性體現了漢字的豐富內涵和表達能力,它不僅是建築結構的名稱,更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和情感。

拱:一座橋梁,一種態度

“拱”字在中華文化中具有豐富的意義,它既是建築結構中的重要元素,也承載著特殊的人文內涵。

一、拱的字形演變

“拱”字在甲骨文中像人拱手而拜,表示恭敬。後來演變為像兩手相拱的形狀,表示合攏或彎曲。

二、拱的建築意義

在建築學上,“拱”是一種重要的結構形式,主要由石塊或磚塊以一定的弧度砌成,可以承受更大的壓力,支撐橋梁、門洞等建築。中國古代的拱橋,如趙州橋,便是利用拱的原理建造的,展現了古代建築工藝的高超水平。

三、拱的人文內涵

除了建築意義,“拱”在文化中也具有特殊的內涵。

  • 謙卑禮讓: “拱手”的動作表示尊敬和禮讓,體現了中華文化中尊老愛幼、謙遜待人的傳統美德。
  • 團結協作: “拱手”的動作也象徵着團結協作,代表着人們共同努力、克服困難的精神。
  • 誠信守信: “拱手”的動作代表着誠信守信,體現了中華文化中誠實正直、言而有信的價值觀。

四、拱的現代應用

“拱”的應用不僅限於建築,在現代生活中,它也具備多方面的意義:

  • 橋梁: “拱”的橋梁作用延續至今,現代橋樑設計中仍然會使用拱形結構,以提高橋樑的承載能力和美觀性。
  • 裝飾: “拱形”元素也常被用於裝飾,例如門窗、傢俱等,增添美觀和藝術感。
  • 象徵: “拱”也常被用作象徵,代表着突破、跨越、希望等。

總之,“拱”字包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建築和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一座橋梁,更是一種態度,引領人們追求卓越,傳遞中華文化的精神。

表格:拱的相關信息

屬性 描述
字形演變 甲骨文像人拱手而拜,後演變為像兩手相拱的形狀
建築意義 重要的結構形式,承載壓力,支撐橋梁、門洞等建築
人文內涵 謙卑禮讓、團結協作、誠信守信
現代應用 橋梁、裝飾、象徵

參考資料:

  • 教育部國語辭典
  • 漢語大辭典
  • 維基百科
  • 漢典

相關文章